《龙文鞭影》四豪(5):孔璋文伯 梦得诗豪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20年12月24日】

【原文】

孔璋文伯,梦得诗豪。
kǒng  zhāng  wén  bó ,mèng dé  shī  háo。

孔璋文伯,梦得诗豪。
ㄎㄨㄥˇ ㄓㄤ ㄨㄣˊㄅㄛˊ,ㄇㄥˋㄉㄜˊㄕ ㄏㄠˊ。

【注释】

(1)孔璋: 陈琳(?-西元217年)字孔璋,今江苏扬州人。东汉三国时期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顺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所草书檄甚多,文辞工丽,多骈偶成分。明人辑有《陈记室集》。

(2)文伯: 文学才气不凡,出类拔萃,另一称作雄伯,意思为文章宗师,是对文章大家的敬称。出自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琳答曰:‘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谈,非其实也。......” 

(3)梦得: 刘禹锡(西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诗豪”之称。曾因作《玄都观桃花》一诗被贬,十四年后,重游玄都观,再作《再游玄都观》一诗以明志。

【语译】

东汉文学家陈琳为人谦虚,不彰显自己的文采;文人刘禹锡精于诗词,有“诗豪”之称号。

【人物故事】

陈琳与檄愈头风

东汉文学家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文才极佳,早年为袁绍的军中文书官,因他写了讨伐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而名扬天下,也成为古代檄文名作之一。

曹操击败袁绍后将陈琳纳为己用。曹操曾问他:卿当年写布告讨伐我,列我的罪状即可,为什么还要牵连我的祖先呢?”陈琳谢罪说:“矢在弦上,不可不发”。曹操爱其才而没有追究他。

有一日,陈琳将起草好的文章和檄文交给曹操批阅,曹操以前就患有偏头痛的病,恰好这天头痛发作,就卧床阅读这些文章。在过程中陈琳的绝妙文笔让曹操看得入神,他突然坐起来说:此愈我病。后引申为成语“文愈头风”或“檄愈头风”。

另外一个成语“小巫见了大巫”也与陈琳有关。吴国重臣张纮为柟榴枕作赋,远在北地的陈琳读了此赋后,赞赏不已,对人夸耀:‘这是我的同乡张子纲所作。’而张纮在读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应机论》后也大大感佩,之后写信给他称许其文采,在回信中陈琳谦虚的说:我身处北方,与天下名士相隔,这里擅长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显得我如此突出,实在是过誉。我的文章与景兴(三国魏经学家王朗)和足下你与子布(三国吴重臣张昭)的文章相比,就像小巫见了大巫一样。” 这则文人互相欣赏的故事也就伴着“小巫见大巫”的成语广为流传。

刘禹锡与《陋室铭》

刘禹锡是中唐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多受贬谪但没有消极,而是潜心写作、修佛,在磨难中反而更显得豁达而开阔。

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进行变法革新运动,但五个月便宣告失败,唐顺宗被逼让位给唐宪宗,刘禹锡、柳宗元等参与变法人士被贬在外长达十年,虽然短暂回京但未受重用,又辗转被贬至安徽和州。

在这里地处偏远,官邸简陋:只有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房间。而他在这里写下了名传千古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他身处逆境,却能保持开朗豁达的胸襟历朝历代为后人所景仰。他的诗风雄健充满着豪气,白居易赞扬他的诗说: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并称刘禹锡为“诗豪”。

刘禹锡与白居易的交情甚笃,晚年与他互相写诗唱和、修炼佛法。或许正是因为对佛法的坚信,无形中带给他克服困阨环境的智慧和力量,化沙漠为绿洲,二人知己般的交往也成了一段千古佳话。

资料来源:

1.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纮见柟榴枕,爱其文,为作赋,陈琳在北,见之,以示人曰:‘此吾乡里张子纲所作也。’后纮见陈琳作《武库赋》、《应机论》,与琳书深叹美之。琳答曰:‘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谈,非其实也。今景兴(三国魏经学家王朗字)在此,足下与子布(三国吴史学家张昭字)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意思是说陈琳自谦因为身在河北,与天下名士相隔,当地善文的人不多,故容易露头角,实在是过誉。与景兴、子布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

2.《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

3.《昭明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唐.李善注:“曹公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曹公爱其才而不责之。”

4.李善注引《三国志·魏书》:“琳谢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