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仁” 因人而异

中原


【正见网2017年10月29日】

有时候我们喜欢叫真,认为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其实不是,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人而异。曾有三人问孔子同样一个问题,孔子却给了他们三个不同的答案。

一:颜渊问“仁”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二:仲弓问“仁”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三:司马牛问“仁”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出自《论语》)

一个问题,我们站在高处会一目了然,而在低处就庞杂繁乱。大概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层次问题吧。孔子站在高层次看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古籍中的孔子、鬼谷子、东方朔等人,看上去博学多才,其实就是站在了高层次在看问题。中医的伟大在于它站在了信神的基点上;古人的高瞻远瞩都是如此吧。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