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中国盗墓猖獗“河南几乎被挖空”

【正见新闻网2017年07月20日】

0720

纽约时报指,中国盗墓者已卷土重来。图为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03月10日在挖掘黄河南岸一处古墓。考古人员表示,该墓曾发现一个盗洞。 

随着全球对中国文物的需求激增,在一些中国文物价格达数千万美元情况下,大批想一夜暴富、或业余或专业的盗墓贼涌入乡村。然而,盗墓不仅会对文物遗址造成永久性破坏,下到古墓本身也非常危险。

纽时中文网报导,去年11月,陕西宝陵村的杨明镇(音)得知,他家地里施工的建筑工人发现了一座古墓。当晚,他与父亲和一名男性亲戚,偷偷下到了古墓。第二天清晨,工人发现了杨明镇和另两名男子遗体。原来,他们被活埋了。村民纷纷感到震惊,村会计杨元胜(音)表示,“他连邻居的胡萝卜都不敢偷”,“谁想到他不顾自己的名誉,冒险去盗墓?”

报导称,这就是盗墓的诱惑和危险。201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通报了103起墓葬被盗和文物失窃案件。专家则认为,未被发现的案件更多,中国每10座墓穴就有8座遭过劫掠。帝王文化遗产丰富的河南、陕西和山西尤其严重。“河南几乎被挖空了,”写过多本盗墓题材的畅销书的倪方六说,“没有可盗的了。”

中国3000多年的丧葬仪式历史中,盗墓的历史或许同样悠久。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开放时期,盗墓才又变得泛滥。保护当地墓穴的农民开始进入城市,为给公寓楼和公路网腾出地方,大片地区被挖得底朝天。过程中,不计其数的墓穴和历史文物得到发掘。

期间,在收入不断增加的支撑下,催生出一个新的中国收藏家阶层,该阶层的知识和资产都非常雄厚。对盗墓者而言,“一件秦汉时期的上等青铜器够你买个大房子,”倪方六说。

据报导,盗墓的工作肮脏、危险。即便如此,盗墓已成了一个流行文化。南派三叔的网路小说《盗墓笔记》2006年上线便引起轰动,那之后又出现很多有关盗墓的节目和电影。

业余盗墓者的兴起,让官员更加头疼,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文化遗产无处不在,全面保护是不可能的。在2015年,警方破获自1949年以来最大文物贩卖案件,六个省份有175人因偷窃和贩卖价值约8000万美元文物被逮。

专家们说,盗墓者目前把注意力转移到中国北部和西部,要完全解决盗墓问题,就要处理盗墓链条另一端上的人,即收藏者。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