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浅谈传统文化的变迁

周正


【正见网2003年10月03日】

常听人说,和西医相比,中医见效慢。最近又见报道说,中医专家提醒人们注意中药的毒性问题[1]。针对这些观点,我想就自己的经历谈一下认识。

首先讲一个高中上学时的事情。当时我小臂生了一个“刺瘊”。自己试着把它去掉,没有成功。相反,日子久了,它越长越大。听说可以去医院做个小手术把它除掉,但需要麻醉,而且也挺花钱,所以一直也没去。后来有一次在街上见有一个摆摊的,写着治“刺瘊”等。于是就想试一试。结果涂了一点药,稍等片刻,“刺瘊”一拨拉就下来了。而且整个过程没有麻醉,一点也不疼。

这只是一个例子。其实作为中国渊源流长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在古代是很发达的。典型的比如古籍中记载的华佗、孙思邈等人的事迹。不仅诊断方式(望、闻、问、切)要比当今的分析、化验简单易行,而且治疗效果真是药到病除。

那么现代的中医为什么不行了呢?这里面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从古到今对客观世界、人体科学认识的转变。在古代科学中,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规律。就一个人来讲,五脏六腑之间也是经络联系着的统一体。所以身体内部的失调会通过经络反映到身体表面的脉象,甚至能够通过面容、声音、举止表现出来。可谓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古人有句话,叫做“医者易也”。意思就是说,中医的内涵就象《周易》一样玄妙。所以精通医术者,就很容易从一个人的疾病的表现找到它的根源--比如人的五脏阴阳失调。治疗起来自然是高屋建瓴,很轻松的事情。与此相比,许多现代中医只是照着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药方。而事实上同样的症状,在不同人的病因可能相差很大。这种照方抓药式的办法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带来负作用。

笔者当年在北大读书时,曾修过一门《周易》的课。可惜讲授的教师已经不怎么了解《周易》的精妙之处,只是照本宣科地按着参考书介绍一些皮毛。至于说中医,上学时课本中也从未提到过经络之说,只是到了大学才从课外书中了解到这已几近失落了的国粹,如梦方醒。而且了解到,国外的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了经络的存在。而且,针炙等治疗方法也开始日渐普及起来。

可见,中医的断层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失落的一部分。当然具体来说,中医的断层还有其它原因。比如,古代的行医者恬淡自然、所以能知天命;而很多当代行医者则追名逐利。此外还有古今中药种植与采摘方式的变迁,等等。但这些也都是伴随着整体文化的转变而产生的。

可喜的是,近年来在气功修炼的带动下,人们又在重新思考传统文化。据报道,全世界为身心健康的打坐炼功者越来越多[2]。这必将带来人们对中医等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

参考资料

[1] http://epochtimes.com/gb/3/9/21/n379815.htm
[2]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8/18/23025.html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