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桃花源记

史淑文


【正见网2003年10月02日】

《桃花源记》为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写。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九江西南方。陶渊明出生官宦世家,但他出生时家道已中落,二十九岁那年为了谋求出路,只好走上仕途,但是他每每当官都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后来他决定再也不要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彻底的抛弃了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除了诗作之外他的作品数量其实不多,但是篇篇都是传颂千古的佳作,《桃花源记》就是其中之一。

《桃花源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流划着船,划着划着越划越远,突然眼前出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流的两岸生长,长达数百步,这片只长着桃林的溪岸,地上有鲜嫩芳美的香草,坠落的桃花瓣点缀其中,渔夫被这样的美景所陶醉。

船继续前行,他决定要走完这片桃林。到了溪水的源头,不见了桃林,却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洞口,洞口透出亮光,渔人于是丢下小船走進洞口,走着走着,道路由窄变宽,突然眼前一片开阔明朗。这里头根本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土地平坦,房舍整齐,田地肥美,池塘桑竹错落有致,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里头可以听到鸡鸣狗叫,里头的人来来往往辛勤耕种,穿着和外面的人没有两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自得非常幸福的样子。大家看见来了个外人,就过来问他,您打哪儿来呀,渔人一五一十地回答他们,还受邀到他们家中作客,村里的人听说来了个外人,纷纷到这里来打听外面的消息。原来这些人,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暴乱,带着儿女、率领同乡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个时候开始再也没有离开过。渔夫于是把这么多年来的朝代更迭和社会变迁说给他们听,众人听了之后都相当的感慨,渔夫在逃花源里作客了几天准备告辞,临走前大家对他说:“这里面的情况就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啦。”话虽如此,渔夫在回程的时候还是一一作了记号。

一回到郡里,渔夫马上去拜见太守,跟太守禀报桃花源奇遇,太守立刻就派了人寻了记号,但是还是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原来的路。南阳有位名士叫刘子骥听说了这件事情,也高兴计划前往,但是尚未成行就病死了,从那时候开始就再也没有人去寻访桃花源了。

陶渊明所描写的桃花源,是一片人人都向往的人间乐土,和谐没有纷争,其实,桃花源之所以美,是因为里面的人心美,所以环境才得以保持原有的自然质朴,人际关系才能流动着温暖愉悦。

〖原文〗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