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老子》几章

清风


【正见网2017年06月16日】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的经典之作,千古以来对《老子》的解释很多,但可以说绝大多数是站在常人的基点上,从字面上去理解的,理解不了老子说这些话的真正含义和老子所在层次的心态,因为老子是如来层次的觉者。

《老子》其实是一本讲修炼的书,书中涉及了不少修炼的理,以及站在修炼的角度看治国,处事的原理,方法等。

本文试图从修炼的角度解读《老子》的部分章节,也是在笔者所在层次认识到的,供大家参考指正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读:这里其实是讲的相生相克的理,有好就有坏,有美就有丑,有难就有易,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理是一个很高层次的无形的生命,老子用功能看到了他,而不是常人认为的通过实践总结归纳出来的。这里讲的圣人其实是有教化世人的使命的修行深厚的人,他们自身强大的能量场可以正一切不正的因素,表现在人这里就是他们说的不多,做的看上去也不多,但人们可以自觉的跟着他们做正的事,而圣人又没有对名利的执着,所以从来不自我标榜,而威德永存。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大家 。

解读:这里其实就是说圣人为君教化民众放下对名利情的执着,这样人群总的来说德的成分就很大,国家就长久,强大。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读:这是老子对在很深的禅定中看到的景象的描述。这种景象其实是某次宇宙的初始状态,要定到那样的程度一般的修炼人是很难做到的。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芻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解读:圣人的层次远远高于常人,他看常人就像常人看动物一样,所以他说的不多,守住心性,只是简单的教化众生,每个人听不听得进去,听进去多少,能做到多少,是他们自己的事。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解读:同第四章,不同的是某次宇宙的演化过程。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读:天体,宇宙是大法开创的,因为他们同化了大法故能长久,圣人能放下生死,也就是同化了“真善忍”,所以同样超越生死,树立威德。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读:生命的本源是层层层层的水,原始的生命或者是修炼得很好的人一言一行都是善的,没有任何争斗心的。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解读:每个人的福分不同,但都是有数的,要惜福更要知足,作为有使命的人而言,做完了自己应该做的就应该自动退出。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读:执着于感官的享受容易失德,而德又是最珍贵的物质,所以圣人告诫大家知足。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解读:同第四章。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儼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解读:这是在描述上古修道人的言行,品格,神态,作为。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解读:前面几句是老子描述他在很深的禅定中看到的万物的演化,后面是说守住心性,同化于道才能长久。

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读:民众的道德水准越高,社会就越和谐,君王和政府需要做的就越少,民众也就感觉不到他们所做的。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状哉?以此。

解读:同第四章,讲老子在禅定中看到的物质演化过程。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解读: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作为修炼人心性到了那一个层次,就能同化哪一层次的法,修不修,修得精不精进,都是自己的事。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读:同第四章,后面是说天地人其实是一个整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在演化,在过程中三者又是相互对应的。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跡;善言,无瑕謫;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解读:前面讲的是功能,后面是说圣人会用功能或各种看似常人中的方法来点化教化其他人。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解读:修道的君王之间相互交往能相互受益,修道的理其实听起来并不难懂,很朴素,人们反而不以为然。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读:这是不同的层次对人心性的要求,层次越高要求越高,反过来也是这样。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解读:不知足,努力的所谓奋斗,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损德,个人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灾祸,整个社会都这么干,就会有危及社会的灾祸。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解读:这是讲的遥视和宿命通功能。圣人都是有这样的功能的。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解读:在常人中所谓的学习,往往执着心越来越多,而修炼执着心会越来越少,达到很高层次后,威德很大,别人会被同化,也就不需要具体做多少了。

 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解读:圣人的威德大,心性高,不会计较别人对他的态度,如为君王则看淡百姓的一切,包括好的和不好的。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解读:人有长命的也有短命的,但修行的人德的成分大,业力小,所以很少遇到危险,即使遇到,他的师父也能帮助化解。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解读:德是一种物质,可以往下积,惠及子孙,谁修行谁受益,修行的人越多,受益的人也越多,也可以相互之间比较。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解读:修行深厚的人层次高,不好的东西够不着他,他能洞晓天理。事物过分的发展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解读:修行好的人层次高,常人中的事一目了然,所以不怎么说,同时也尽量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亲疏厉害,贵贱一视同仁。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為奇,善复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解读:古时的君王多修炼起码是知道并推崇修炼,他本人的状态民众的状态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圣人为君的话表现出来的状态都很好。福和祸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解读:大道至简至易,说出来很容易懂,似乎也容易做,但真正做起来很难,要理解其真正含义达不到那个境界也很难,所以真正理解的人很少,能身体力行的就很可贵了。褐而怀玉只是一个比喻。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读:这是老子对理想国度的描述,这种国度的人个个信道,懂得知足,修心,德的成分很大,福分也很大。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