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来临前 简介

【正见新闻网2016年11月04日】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任联合国和平大使,接下关注气候变迁议题的终身任务。莱昂纳多前往格陵兰的荒野、苏门答腊炙热的森林,再前往梵蒂冈教廷拜访,一路上探索气候变迁对地球带来的重大冲击。他利用前所未有的机会,与社运人士、科学家,和各国元首会谈,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创业家伊隆马斯克,以及教宗方济各。莱昂纳多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危机形成的原因,并揭露可能的解决之道,并且为下列问题找到答案:“我们能够在为时未晚之前,采取行动阻止灾难发生吗?”

澳洲哲学家Glenn Albrecht创了一个新字来形容气候变迁下,人类面对家园的感受: “Solastalgia”(=solace安慰+algia疼痛),意思是既感到安慰又感到疼痛,为什么?因为“我们身在家乡,却思念家乡”。

《洪水来临前》拍出了这种感受,一种“回不去了”的感受。莱昂纳多要呼吁的,是我们如何将这种感受转化成行动的力量?很明显的,这部片是以美国人作为目标观众提出个人可行动的方法,但这部片并没有完整呈现这二十年来气候变迁议题的全貌,如果你真的想深入了解,我推荐Naomi Klein的《天翻地覆:资本主义vs.气候危机》,Klein关注全球化与气候变迁的问题近20年,这本书可以说是她努力多年的成果报告,非常值得一读,她清楚地指出了,我们所遭遇的气候危机的真正病根不在于“碳排放量”,而是“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开启了失控的消费生活型态、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以及宰制万物的自然观。

要知道什么叫失控的消费生活型态,就去看《斗阵俱乐部》(1999)、《神隐少女》(2001)、《小时代》(2013),《洪水来临前》的关注焦点也在这个层面上,莱昂纳多说我们必须以不同的方式消费,因为需求决定供给,每一次的消费都是一张支持票,所以我们个人能做的,是少吃牛肉,因为畜牧业的碳排放量不输化石燃料。少买棕榈油产品,因为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印尼,为了种植棕梠树烧掉了印尼八成的森林。但这些节能减碳的方法到底能有多少效用?

普林斯顿环境研究所教授Stephen Pacala做的研究告诉我们:

这个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努力用环保杯、少吃牛、少吹冷气、多搭大众运输工具,过着这种低碳生活的时候,这些努力都被欧美国家那些富人与中产阶级的过度消费与能源浪费给抵销掉了,但这并不表示我们要放弃现在的生活,而是问题就在于莱昂纳多在影片里承认的:“要美国人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太难了”,在这里,贪婪似乎被当成是永恒的人性,但真的是这样吗?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在1966年,对全美大学新鲜人的调查发现,有44%的人认为赚大钱是非常重要的,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跳到了82%,是经济结构改变了人性,而不是人性改变了经济结构。

回头看一下,瓦特的蒸汽机跟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在同一年诞生的,化石燃料跟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是孪生兄弟,正是因为有了新技术才要开拓新原料区,生产更多产品,正是因为有了更多的产品,才要寻求国外新市场,赚取更多资本。而同样的故事在1980年代起又重演了,如同柴契尔夫人所说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目标,是要改变人心和灵魂,而它确实成功了。要知道什么叫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就去看《资本爱情故事》(2009)、《黑金风暴》(2010)、《大卖空》(2016),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体制与为了因应气候变迁所做的环境运动完全不相容,仍有人继续相信经济发展优于永续发展,把全人类共享的大气层当作自家的垃圾场,当全球暖化所带来的极端天灾出现时,他们却不必承担相同的苦果,在2012年珊迪飓风侵袭美国时,华尔街的电脑照常运作,他们有自己的发电机,有自己的直升机,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2009年莫拉克台风侵袭台湾时,南邹族被迫迁离祖灵地那玛夏,我们以为气候变迁的后果必须由全人类共同承担,但受苦的却永远是平民、农民、穷人。这里我们要改变的已经不是个人行动了,是一只难以撼动的巨兽。

好吧,听起来很绝望,尤其是知道,全世界最大的绿色组织竟然在自己管辖的保护区内开凿天然气、上千名告发畜牧业者烧毁亚马逊雨林的人全都被畜牧业者派人暗杀、人民捐给绿色组织的捐款被拿去投资化石燃料公司以此赚回更多利润,这样一来,我们还能如何行动?还有谁可以相信?

Naomi Klein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出路,答案是:“民主与地方参与”,如同莱昂纳多在影片里提到的:“投票给对气候议题有行动能力的议员”,人民应该一同监督我们缴的税是否拿去补贴化石燃料工业,在大企业取得下一块油田,赶走当地居民,挖取最后一丝天然气和最后一滴石油前,人们应该团结起来“堵路”,哪里有开发计划,就去哪里“堵路”,在希腊、罗马尼亚、加拿大、英国、美国“堵路运动”(blockadia)都起到了成效,尽管台湾没有化石燃料开采,但这些运动至少给我们启示,告诉我们:改变确实正在发生。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根本改变,是价值观上“宰制万物的自然观”,要知道什么叫宰制万物的自然观,就去看《阿凡达》(2009)、《极乐世界》(2013)、《星际效应》(2014),很多科学家为了找出替代能源方案竭尽心思的辩论,好像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跟福岛核灾不曾发生一样,这些人总认为,地球是我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如果住不下去了,就找下一颗,反正人类科技一定有办法打造出可居住的环境,这种自然观正是三百年前促成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催化剂,科技是万能的所以进步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如果一个文明是建立在无止尽地夺取地球原料以生产大量物质生活基础,并借此制造出提供平民百姓多种消费选择的假象,它必然要面对的就是我们现在的困境,因为事实是,不存在潘朵拉星球,不存在穿越黑洞的高科技,真正存在的是越来越小的公园,越来越大的企业,人类无法避免与地球的连结,因为我们不在自然之外,我们就是自然的一部份,面对气候变迁的真相,意味着承认三百年来我们认定的地球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应该倒转过来。我们需要的是价值观上的根本革命,在价值观的战场上,不屈服于剥削地球的开发主义,在社会结构的战场上,不屈服那些谎称经济发展优于一切的巨兽,在个人行动的战场上,用生活证明我们还有另一种存在的方式。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