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酸化难生存 部分鱼类全天候开启夜间防御机制

【正见新闻网2016年08月11日】

近期国际期刊《自然气候变迁》研究指出,部分鱼类为了适应全球暖化造成的海洋化学成分变化,当海水品质不利生存,即使是白天也会启动夜间较强的生理防御机制。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使水质变酸,不利海洋生物生存。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日夜不同,夜间最高,白天则会随着藻类、海草和其他植物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降低。随着每天海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鱼类也会跟着调节身体的防御机制。

科学家研究澳洲大堡礁多刺鲷(spiny damselfish)发现,最能适应高浓度二氧化碳的个体,其后代的生理时钟也较有弹性,较能适应海洋酸化。而“韧性较强的后代似乎可以全天候开启夜间模式。”

科学家在二氧化碳浓度接近未来数十年状态的海水中养灰色和白色雀鲷,并检视其脑部的基因和蛋白质变化。另一位作者、澳洲詹姆士库克大学学者孟迪(Philip Munday)表示,这是鱼类能适应气候变迁的另一个迹象,“也许”算是个好消息。此外还有很多气候变迁相关的不利因素,如海温上升,可能减少鱼类繁殖活动。

2014年,联合国气候科学家小组指出,如果人为温室气体在本世纪升高至中高水准,“海洋酸化将是海洋生态的潜在威胁”。酸化不利扇贝或龙虾的保护壳生长。其他研究发现酸化会改变鲨鱼和鲑鱼等各种鱼类的行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