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第九行星” 有天文学家出来唱反调

【正见新闻网2016年05月06日】

 

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们提出了第九大行星存在可能证据,但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通过最新计算发现它存在的可能性都不到百分之二。

据国外媒体报道,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们提出了第九大行星存在可能证据,在椭圆轨道上一个具有海王星质量的行星,距离太阳比冥王星距太阳远10倍。自那以后,天文学界对该行星是否最终存在于这样遥远的轨道上感到困惑。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CFA)天文学家的新研究探讨了一些场景,发现它们中大多数轨道的存在概率较低。CFA天文学家Gongjie Li称假如有证据表明第九大行星的存在,但是他们无法解释它是如何产生的。第九大行星在大约400亿到1400亿英里的距离围绕着太阳运行,或400至1500个天文单位。

这样的轨道远远超出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问题在于它在那儿形成的还是先在别处形成而后进入那极不同寻常的轨道上的呢。Li和她的论文合著者Fred Adams进行了数以百万计的计算机模拟来考虑三种可能性。第一个和最有可能的是一个路过的恒星捕获了第九大行星。这种互动不仅会将这颗行星轻推进一个更大的轨道上,而且使那轨道更椭圆。此外,因为太阳在一个星团中形成,有好几千个邻居,这样的恒星接触在太阳系的早期历史中更常见。

然而,一个误入太阳系附近的恒星更有可能把第九大行星彻底拉走,并将其逐出太阳系。Li和Adams发现第九大行星处在目前的轨道上至多只有百分之十的概率。CFA天文学家Scott Kenyon相信他可能会有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案。在提交给天体物理学杂志的两篇论文中,Kenyon和他的合著者Benjamin Bromley利用计算机模拟来为第九大行星在更大轨道上的形成构建合理的情景。Kenyon表示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让太阳系再制造一个巨型气态行星。

他们提出第九大行星在距太阳更近的地方形成,然后与其他的巨型气态行星相互作用,尤其是木星和土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的引力作用可能会推动这颗行星进入一个更大更椭圆的轨道。Kenyon和Bromley还检验了第九大行星实际上最初是在远处形成的可能性。他们发现由Li所说的路过天体的推挤,初始行星盘质量和行星盘寿命的正确组合有可能及时创造第九大行星。太阳诞生在一个与其他天体频繁接触的集群中。

第九大行星的大轨道会让它在这样的接触中更容易弹出。因此,第九大行星很有可能是一个后来者,在离开了自己所诞生天体系统后,它抵达了目前的轨道。最后,Li和Adams看向了两个更狂野的可能性,即第九大行星是从一个路过的恒星系统中被捕获,它是一颗其他恒星系统的行星,或者是漂流靠近太阳系后被捕获的一个自由漂浮行星。不管怎样,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都不到百分之二。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