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真相:天然与加工乳酪有何不同

【正见新闻网2015年10月02日】

最近饮食议题打得火热,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食物成分与食品制程,今天在乳酪系列的主题中,就来小小分享一下【天然乳酪(natural cheese)】与【加工乳酪(processed cheese)】有何不同。大体来说,加工乳酪流通的市场大多在亚洲地区,日本更是制造加工乳酪的个中高手,但畜牧为重、乳酪始祖的欧洲,还是以天然乳酪为主流,每个国家也以自产的天然乳酪为傲。

原料与制程的不同

天然乳酪的原料是新鲜生乳(以下称为原料乳),将原料乳进行发酵、使其凝结,排出部分乳清(whey)之后得到称为“凝乳(curd)”的固形物,将其成形、加盐、熟成(或不熟成),即是天然乳酪;加工乳酪,则是将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天然乳酪重新加热融化后,添入乳化剂、水、风味添加物或色素,再重新冷却、凝结而成,因为经过再次加热的工程与添加,所以保质期限长,产品形状或颜色可依需求调整,使用便利。

天然乳酪必须有优质的原料乳和乳酪师长年的经验来控制菌种作用、费时培养风味,而加工乳酪的风味则大多来自添加与人工调整,较为速成,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无从判断乳酪原料的优劣。消费者在市面上常看到的单片包装乳酪片(cheese slices),或乳酪酱(cheese sauce)商品,仔细看标签就可以判断,但如果是出现在料理或烘焙食品,就请用下一关判断。

加热后的状态不同

加工乳酪因为含有乳化剂,所以加热之后呈现软化的状态,而且软化的程度可以在加工制成中精确调整,令人咋舌,相对地,天然乳酪因为不含乳化剂,所以大部份的天然乳酪加热之后油脂会自然融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加工乳酪片和天然乳酪片测试看看,加工乳酪片加热后整体软化,但好像会有一层薄膜覆盖其上,要戳刺后才会流出,天然乳酪片加热后开始融化、并析出油脂,加热过度蛋白质会开始硬化。

另外有一种所谓的【高融点乳酪(No melt cheese)】常应用在烘焙食品中,在面包里头会看到一块块无法完全融化的乳酪丁,大部分都是加工乳酪(少部分也可能为天然高融点,有兴趣的朋友可直接向业者确认)。天然乳酪里头也有融点比较高的乳酪,如哈鲁米(Halloumi),菲达(Feta),是以提高乳酪pH值达到此效果,但由于价格较高且风味特殊,所以不会应用在一般性的面包中,另外面包应用常见的奶油乳酪(cream cheese),因为添加有胶质的关系所以受热后状态较完整,从外观也不易判断是否为天然或加工,可询问门市人员或业者取得确认。

天然乳酪有自己的名字,加工乳酪则无,有也仅是商品名称

全世界的每一种天然乳酪,由于经过个别的标准制程与规格检验,所以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名字,而取名字的方式有很多种,古老的乳酪传统上有依村庄或山谷、区域命名的,比如高达(Gouda)、艾登(Edam)、拱佐洛拉(Gorgonzola);有的因制程中的某个特殊制法而得名,比如马自拉(Mozzarella,语源mozzare意谓“捏断”的意思)、切达(Cheddar,语源cheddaring为堆叠、翻转之意)等,现代一点的有用名人画家命名的,比如荷兰的维米尔乳酪(Vermeer cheese)、梵谷乳酪(Dutch Vincent)等,而常听到的蓝纹乳酪、白霉乳酪、软质乳酪、硬质乳酪等,都是乳酪的分类名称。

加工乳酪则没有特定的名字,因为它们多半以相同的原料-切达乳酪制成,或者再添加其他种类的天然乳酪增加风味,但加工乳酪就算没有名字,也会有个商品称呼,比如“黑楜椒乳酪”、“芥末乳酪”、“辣味乳酪”等等,就是以口味做的命名,更懒的还直接叫“加工起司片”、“综合乳酪酱”呢!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