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埃博拉不会人人染病 个体基因是关键

【正见新闻网2014年10月31日】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有人可能天生对埃博拉病毒免疫,所以不会染病,这或许是因为基因不同所致。这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了解每个病例的差异,可能也有助于治疗严重病患。

在这项由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微生物学教授卡茨(Michael Katze)所主导的研究中,研究团队以老鼠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基因不同的老鼠在感染病毒后的病况不一。有些老鼠能完全抵抗病毒的侵入;有些 会有轻微的症状;但很多都有严重症状。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老鼠在感染病毒的前几天都会减轻体重。其中,大约1/5能抵御病毒的攻击,并在两周内恢复体重,而且肝功能正常,没有任何染病的症状。

另有1/9的老鼠能部分抵抗病毒,这其中有不到一半的老鼠死亡。此外,在所有老鼠中,有70%的老鼠死亡率超过1/2。

卡茨表示,这项研究表明,基因因素在疾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希望医学研究人员能很快根据这项研究结果选择治疗方法与疫苗。

研究人员相信,在西非埃博拉疫情中幸存的人,可能先生就具有免疫力。基因因素被认为是原因之一。

为了证实基因可能与埃博拉病毒的治疗有关,由卡茨主导的研究团队已经利用几百个老鼠群组做实验。虽然科学家也曾在猴子身上进行埃博拉病毒的实验,但老鼠比较容易处理,也比较不会引起道德上的争议。

到目前为止,这波埃博拉疫情已经在全球累积了13,703个感染病例,其中有4,922人死亡。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先前估计,至明年1月可能会有140万人感染这种病毒。

美科学家:战胜埃博拉 个体基因是关键

为什么有人能从埃博拉中幸存,而有人却不能?美国科学家10月30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有力地证明了个体基因对战胜埃博拉病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年龄和自然抵抗力也是重要因素。这项发现将有助疫苗的研发。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们30日在《科学》上发表一项新的抗埃博拉研究成果。他们在实验中集合了8个品种的老鼠,用于代表不同的人体基因。最终挑出两组实验室老鼠进行对比,一组是传统的实验室老鼠,它们被携带埃博拉的老鼠感染后死亡;另一种是科学家培育出的基因不同的实验室老鼠,它们未表现出明显的病理现象,死亡率为零。

两组老鼠在感染后的5天都出现了体重下降,第一组的老鼠随后死亡,但是第二组5天后体重恢复正常。

关于存活原因的分析曾纠结于两点:埃博拉幸存者之前接触过埃博拉病毒,致使他们的免疫系统可以抵抗之后的感染;或者他们身体中存在特殊基因使他们幸存下来。

这一实验没有对第一种可能作出说明,但是却有力地证明了人体的基因在抵抗埃博拉中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发起者之一、微生物学家安杰利娜.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表示:“这里面绝对有基因的因素。”

未参与此研究的一些美国病毒学家认为,宿主基因(host genes)会影响哪些细胞被感染以及病毒的复制数量,这些基因多数在我们的免疫系统对感染作出反应的早期发挥作用。科学家们称这一发现会有助于疫苗研发。

年龄和病毒数

塞拉利昂“抗埃”前线的医疗工作者30日发布了一项分析报告。该报告指,患者去医院就诊时身体中的病毒数目会影响他们是否能存活下来。

这项研究还表明,年轻人存活的几率较大,21岁以下患者的死亡率仅57%,而45岁以上患者的死亡率高达94%。患者最初就诊时的普遍症状是发烧,早期的治疗十分关键。

自然抵抗力

身体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固然重要,不过自然抵抗力对于患者是否能存活下来也十分关键。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