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疾病:代糖也许不是糖尿病人的好伙伴

【正见新闻网2014年09月20日】

无热量人工甜味剂(non-caloric artificial sweeteners)被广泛被使用在食物和饮料中用以替代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天然甜味剂,比如无糖汽水和无糖糕点。这些人工甜味剂在赋予食物甜美滋味的同时,因其不参与人体代谢过程、不产生热量,因此并被认为是适合需要减重,或者是患有葡萄糖不耐受以及2型糖尿病的人食用的。然而,人工甜味剂对人体影响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一些研究显示人工甜味剂对人体有益,而另一些研究则显示人工甜味剂与体重增加之间存在相关性。

最近一项研究显示,常用的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导致葡萄糖不耐受,从而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人工甜味剂似乎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从而调节小鼠的能量代谢,而研究者在人类身上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研究论文[1]于9月18日发表在《自然》(Nature)上。针对这一研究,果壳网对论文通讯作者,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的依兰·埃里纳(Eran Elinav)进行了采访。

不管是出于控制热量摄入还是担心升高血糖,很多人会选择用人工甜味剂替代蔗糖、葡萄糖的食品。但是这次研究的结果,或许应该让人们重新评估人工甜味剂对人体的影响。图片来源:inspirefitresorts.com

葡萄糖耐受简单来说是指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正常人在进食主食或服用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这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反应使得饭后血糖都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这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但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就会失去这种血糖自我稳定的能力,出现葡萄糖不耐受或者进而患上2型糖尿病。

研究者针对三种人工人工甜味剂,糖精、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进行了实验。埃里纳表示,这三种人工甜味剂在很多食品中都有着广泛的使用。实验中,研究者首先给小鼠的饮水中分别添加了葡萄糖、蔗糖和人工甜味剂。结果发现11周后,相比只喝水或者水里只放葡萄糖或蔗糖的小鼠,水中添加人工甜味剂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葡萄糖不耐受。这其中又以水中添加糖精的小鼠反应最明显,因此在随后的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糖精作为了典型人工甜味剂。

接下来,通过将食用糖精的小鼠粪便内的微生物移植到无菌小鼠肠道内,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葡萄糖)相比,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出现下降。随后,研究者利用16S核糖体RNA测序和体外培养的方法,证实了糖精能够改变小鼠肠道内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比如拟杆菌门细菌数量增加(从70%到89%)而硬壁菌门细菌数量减少(从22%到6%),进而引起了肠道内多糖降解的增加,导致粪便内短链脂肪酸增加。

而在包含了381名非糖尿病被试的队列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人工甜味剂的食用量和一些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临床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这些指标包括体重、腰臀比增加,空腹血糖升高等。而在另一项短期实验中,研究者让7名平时不食用人工甜味剂或者含人工甜味剂食品的健康被试,连续一周按照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规定的糖精每日容许摄入量上限(5mg/kg)食用糖精。结果发现他们的葡萄糖耐量也受到了影响。

对于研究结果能对公众带来何种启示,埃里纳告诉我们:“我们希望研究结果能引起科学界、医疗界以及公众对人工甜味剂可能存在的有害影响的讨论,并能够重新评估大规模的、缺乏监督的人工甜味剂使用。”关于今后的研究方向,他表示接下来他们会探究人工甜味剂和肥胖以及其他代谢综合征,比如脂肪肝等相关的长期影响。

参考文献:
Jotham Suez etc al. Artificial sweeteners linked to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N&V) DOI: 10.1038/nature13793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