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上的龙迹 重庆綦江莲花保寨恐龙大发现

【正见新闻网2012年12月20日】

重庆綦江莲花保寨的恐龙足迹之上,还保存着完好的要塞结构和历代题刻,构成了中国古人在恐龙足迹化石点上长时间生活的直接证据,这一时段可能长达700多年。

重庆綦江老瀛山,绝壁上的莲花保寨,地面之上,鸭嘴龙类恐龙留下的足迹形成一道完美的行迹,科研人员正在测量和记录这些远古的记忆。

老瀛山的这处绝壁,自古就是个易守难攻的所在。自清同治元年(1862年)始,这里被命名为莲花保寨,暗示着形似莲花的恐龙足迹和当地传说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人类生活了700余年的莲花保寨之上,如此规模的恐龙足迹为何能保存下来,这至今是个谜。人们推测有可能是古人以为足迹是莲花圣物而有意识地保护,也这可能跟当时建筑的地面堆土有关。

脚类(sauropods)恐龙零散的骨头,大部分是肋骨和脉弧。这只綦江恐龙只保留了脊椎序列,以及不完整的头骨,却没有任何四肢骨,这个有趣的埋藏现象令古生物学家困惑不已。

侏罗纪时期恐龙开始走向极端,植食性的蜥脚类像吹气球般疯狂变大,从18米的鲸龙,20米的峨眉龙、蜿龙,到26米的马门溪龙、雷龙,27米的川街龙、梁龙,30米的地震龙,已经大到让人失去对数字的感知。

对莲花保寨恐龙足迹的分析,可想想出如图景象:约1亿年前的中白垩世,温暖潮湿的綦江滋养出繁茂的木贼、蕨树和苏铁。大群鸭嘴龙来到河边,成年鸭嘴龙沉重的身躯在河滩压出深深足迹,几只幼崽乖巧地跟随着,它们的前肢还太短,所以仅用两足行走。不远处,一大群只有1.4米长的小型兽脚类正在追赶着昆虫,而只有2只约4米长的甲龙是在不忍聒噪,转身离开。

古生物学家在发现恐龙足迹时,最希望了解这到底是哪一种恐龙留下的?最理想的情况是,恐龙足迹能和恐龙化石相距甚近的同一化石被发现,这就比较容易得出结论,这些足迹可能就是它旁边的恐龙留下的。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发现恐龙足迹之处极少有相关的骨骼化石保存下来,反之亦然。这可能是由于两者形成的条件不同所导致,比如恐龙尸体的保存需要水流携带沉积物迅速将其埋藏,但这种水动力条件恰恰是冲毁新鲜足迹的元凶。

翼龙类后足迹。古生物学家难以根据足迹来判断其主人到底属于哪种具体的恐龙,但因为不同大类的恐龙,其足部骨骼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独有的也正总会反映到足迹的形状上。

兽脚类后足迹。学者可以由此判断造迹恐龙是肉食性还是植食性,根据恐龙足迹的轮廓及相撞还可以建立一套独立的分类系统(遗迹科、属、种),以区分兽脚类、原蜥脚类、蜥脚类、小型鸟脚类、禽龙-鸭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和角龙类等足迹。

村民经过綦江蜥脚类恐龙的尾椎序列,盆地中的秋天阴雨绵绵,却不减綦江村民参与恐龙化石发掘工作的热情。

科研工作者正在修理恐龙化石,这片土地之上的精彩不仅仅是恐龙足迹,还有正在装架的恐龙骨骼化石,将在綦江恐龙国际研讨会之前将其复原。它的体长可达到17米,可能是个新物种,对它的透彻分析研究,有助于更清晰的了解,在远古时代,这里发生了什么。

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脚下的恐龙足迹,足迹层面的顶部也值得推敲:凹凸不平的砂岩,还能看到零星的足迹和虫迹,表明恐龙再次繁衍了漫长的时光。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