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研:称喜马拉雅山可能发生大地震

【正见新闻网2012年12月08日】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2月4日报道:太平洋西北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可能发生大地震

斯坦福大学科学家研究的喜马拉雅山和太平洋西北地区(指美国西北部地区和加拿大的西南部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活动或许意味着这些地区可能会发生大地震。

喜马拉雅山脉是在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的碰撞下形成的,由于这一原因目前仍保持活跃。印度板块正俯冲至亚洲板块之下,科学家知道这一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近他们开始更为细致的研究这一碰撞带———尤其是分隔两个板块的断层主喜马拉雅逆断层———的复杂性。

此前的观测表明,断层面较为均匀,向北倾斜了若干度。为了更为清晰的展现该断层的状况,斯坦福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生沃伦·考德威尔分析了20个地震检波器的地震数据,这些地震检波器是他在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同行两年前装设在喜马拉雅山各地的。

这些数据反映出,正如之前推断的,逆断层向北略微倾斜了2到4度,但同时也显示出,逆断层的一部分倾斜得更剧烈(向下15度),长度达20公里。这样的倾斜曾被假设为喜马拉雅地区大地震的成核点。

尽管考德威尔强调他的研究侧重于为逆断层造像,而不是预测地震,但他指出,主喜马拉雅逆断层历来是每数百年发生一次里氏8到9级地震的罪魁祸首。

卡斯凯迪亚俯冲带从加利福尼亚北部一直延伸至温哥华岛,自1700年断裂、随后一场里氏8.7-9.2级的地震冲击该地区并形成直抵日本的海啸以来,该俯冲带一直没有经历大规模地震。尽管许多地球物理学家认为该断层即将发生大规模的地震活动,但太平洋西北地区地震数据的相对缺乏导致难以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产生的地震动会如何在卡斯凯迪亚地区传播,卡斯凯迪亚地区横贯西雅图、波特兰和温哥华。

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学者安娜玛丽·巴尔泰即将展示的研究主题是:如何利用测量该地区小规模地震所得的数据来确定大地震造成的地震动的表现形式。巴尔泰的研究涉及对发生在地表之下30公里、构造板块交叉点处的低振幅构造震动的测量。

通过分析震动信号沿着和远离卡斯凯迪亚俯冲带的衰减方式,巴尔泰可以计算较大地震的地震动会如何消散。这项工作的一个重大功用在于让人们了解让新建筑物缓和大地震破坏力的最佳方法。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