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称美内华达山降雪增多与亚洲尘暴有关

【正见新闻网2012年02月26日】

综合媒体2月26日报道,由于气候变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地区的年降雪量本应呈减少趋势,但在2009年初,在北京遭沙尘暴(由亚洲森林面积减少所致)袭击后一周,内华达山地区却迎来一场暴风雪。美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北京的沙尘暴与内华达山地区的暴风雪虽然相隔万里,但二者之间存在联系。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亚洲的尘暴能够帮助内华达山地区迎来降雪,进而成为加州经济发展和环境净化的一个功臣。春季和夏季的内华达山融雪水为2500万人口、大量野生动物、数百万英亩农田以及水力发电站供水。水电能够满足加州15%的用电需求。

在2009年开始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亚洲的尘埃在高空射流的带动下飘过太平洋,而后在内华达山上空的雪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最后为这一地区带来大雪。研究发现工业污染物、细菌、重金属、尘埃以及其他浮质从亚洲飘到加州——旧金山湾地区有多达三分之一的空气传播铅来自于亚洲。如果没有飘浮的籽壳、花粉粒、尘埃或者其他浮质,云层就不可能形成雨滴和雪花。云层中的小水滴可以依附在这些浮质身上,不断“生长”。

参与此项研究的加州大学化学家道格·柯林斯表示:“水蒸汽需要一个表面才能凝结成小水滴,浮质的作用就是提供这样一个表面。”不同的颗粒能够对云层产生不同影响,一些颗粒导致降雪或者降雨,其他一些则溶解刚刚形成的小水滴,将它们变成雾,导致无法形成降水或者限制降水。

2009年初,科学家对内华达山地区一周内出现的两场类似暴风雪进行了研究。第一场暴风雪基本上没有尘埃参与,第二场暴风雪则由充满尘埃的云层降下,这些尘埃来自于一周前袭击中国的一场尘暴。根据计算,第二场暴风雪的降雪量比第一场多40%。

为了确定更大规模的降雪是否与这些尘埃有关,研究人员在2011年冬季搭乘一架安装传感器的双引擎飞机飞向天空,计算尘埃颗粒和冰晶数量。在从空中飘落时,冰晶“生长”成雪花。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大气中的尘埃数量与冰晶数量存在联系。柯林斯说:“它们是一种正相关关系。”

此项研究是CalWater计划的一部分。这项计划于2009年启动,旨在提高天气预测和相关模型的准确性。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资助了此项研究,管理局的气象学家马蒂·拉尔夫表示:“降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并非易事。”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