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的眼光看神话

李晓阳

【正见新闻网2012年02月21日】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那一段段传说与神话,是否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实实在在的真实,却在这短暂的五千年被一代代的承传中,失却了本应有的光华?也许,我们可以摆脱现代科技套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历史真实的眼光去看一看我们的先辈为我们留下的那些所谓传说与神话。当然,吾妄言之君且听,权当笑谈。

从微观到宏观的真实

首先请相信,真正纯正的华夏文明,是存在于五千年以前的,而不是距今五千年以内的。那时对天与地的认识,指的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宇宙”,并且是在微观层面上的“宇宙”,也就是盘古开创的“天与地”。在这片“天地”中生存的最初的生命,并非我等这般依靠外在物质、工具方能存活的生命,并且是微观层面上的“生命”,也就是被现代科学否认存在的“神”。

出于某种原因,也许是真正的“宇宙”走到了某个“进化的关键点”,众多的“神”一起创造了更表面的物质世界,并且用表面物质世界的物质创造了我们的先辈,去开发、利用这个表面物质世界。而物质从微观到宏观是连贯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为了维持这个表面世界的存在与运作,不但要在微观上极其精细的维持相应的秩序,更要定期的将相应的生存法则与表面物质世界所需的科技,教导给这个表面物质世界的生命。最大的难题是,即便是最初的人类,亦只有符合了“神”世界的存在法则才能与其沟通;而那些“神”亦只有通过人类的“出生”披上了表面物质世界的外衣──人皮,才能如操纵“阿凡达”一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而创造了黄皮肤中国人的那个神,被我们的先祖敬称为“女娲”。

而无论是盘古、女娲还是其他的那无数的“神”,并不是创造了我们的世界与我们的先祖之后,便逍遥自在去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祂们一直在微观上维持着这个世界的稳定。而在人世中,无论是东西方,历代都有一部分人,因为自身的“德行”符合了标准,于是有能力见证了那些对应世间历史事件背后的微观世界的一切,尤其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无数的实际历史与“神话、传说”夹杂在了一起,流传下来。只是,如今我们却不愿以立体的方式去理解那些真实。

正邪主导权之争

在这个立体、宏微观交错的世界里,似乎自表面物质世界出现的第一天开始,便没有停止过“主导权”的争夺。在西方神话系统里,好像是讲最初的一部分“天使”出于嫉妒而背叛了“创世主”,最终成了魔鬼;而东方神话里,便如“封神演义”里一样,是两类生命出于“神界世界观”的不同,或者是对未来走向的认同差异,亦不断的出现冲突,而表面世界亦随之而动。于是,先辈们将这一切用曾经很容易理解的“立体历史观”记载下来,却令我们现今的“平面、线性历史观”的后辈们迷惑万分。

笔者斗胆,编撰一部分出来,以期抛砖引玉吧。在华夏历史记载中,天上一直是“正邪”两势力存在。正的一面,中国有“三皇五帝”之说,可按笔者猜测,并非人世之皇,而是最初主掌“天庭”的神,以及相应时期被指派到人间代神主掌人间的世间的“帝王”;而邪的一面,按传说讲叫“共工”。正因为“共工”不是特指的哪一个人,而是一个等同于“魔鬼”的概念,且是同指神界与人间那一系的生命,所以才会在传说中,不同时期世间的“皇与帝王”都与“共工”抗争、且不断的胜利又杀掉“共工”。

最初的“共工撞不周山”的时间大致是在七千年前,“不周山”也不是我们世界里的山,而应是立于微观世界支撑表面物质世界的柱子,如果非要找个表面物质世界的对应,那估计应该是地球自转的“轴”吧。“共工”与当时“正神天庭的皇”争而败后,怒而撞此山,也是出于“我得不到也不让你得”的目的吧。而当这个“轴”被撞后,便真的和电影《2012》描述的一致了,最终导致表面物质世界一片汪洋。中国古书里记载的“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在笔者理解并不是指的中国大地的地势,而是中国先人看到了地球围境线太阳转动时自身的状态因这“撞不周山”而变了,就是出现了我们课本里的“黄道面夹角”。

而所谓的“女娲补天”,补的哪能是我们眼睛看到的那一片蓝呀。“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在笔者看来,是在微观世界上对表面世界的修补,也就是稳定那个“轴”的过程吧。而所谓的“折神鳖之足撑四极”,也是用微观层面上构成表面物质世界的“四种因素”在弥补因“撞不周山”而造成的物质混乱。中国的大地土色,据说是呈“五色”且按八卦位分布的,想来是与这相关吧!

而所谓的争夺“世界主导权”的战争,却不是单独发生在“神界”的,在表面世界也是需要对应表现才能实现。而在世间,便是由“正邪”两面掌控的“阿凡达”实现的。最初“共工撞不周山”时世间的事大多被洪水冲没了,没留下来太多具体的记载。而“女娲补天”时,世间相应出现的事应是“大禹治水”那段历史。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正邪”之争。传说中这时候世间又出现了“共工”在用修建水库一类“堵”的方法整治水利,而大禹是用疏导的方式整治水利。现在人们开始注重环保了,在概念上知道世间的河流便如世界的“血脉”一样,是不能随意改动和堵截的,这也正是微观世界两类生命对世界走向的不同差异所致吧,也是现在正进行的又一次“共工争天”的一种表现吧。于是,当时的先人们看到了在微观世界里的“共工”,在重整势力与又一任“天庭之皇”相斗,表面世界是两大部落因“治水观念”不同最终导致部落战争。相应时期神界的“共工”头目应该便是传说中的“刑天”了,被杀后头埋“常羊山”,而这头后来又被“共工”系利用来做坏事,却是对应到了今天的一些事了。

关键时刻的选择

之所以用这段历史来形容先辈的世界观,不但是因为这段历史很能说明先古华夏文明真实的世界概念,更是因为这段历史很能深刻的表现“立体世界”过去与现时的状态。古代先民能够见证到微观“神世界”的一切,是因为符合了“神世界”的“德行”标准,而在历史的走向中却是我辈多数人失却了这类“德行”,于是变成了“低维度”的生命方式,中国历史上的大小事件,一直有人以这种“神凡交杂”的方式记录下来绝非偶然。

现如今的世界,交织在“现代科技文明”与“传统文明”之中,是否是又一次“共工与神之争”,只能是你我自行判定了。但若真的能以历史真实的眼光去看一看过往的传说、神话,也许您也会发现,其间绝非虚幻的妄想,五千年的时光,人世间如轮盘般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关键的时刻,如若今日神界的“共工”又操纵着其世间的“阿凡达”与“神及其子民”争未来的话,我们这些迷失了“立体世界观”的人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希望所有的人们,能在这一次“共工争位”中,都能站到正确的一面,成为下一个轮回传说、神话中的先民。

“历史成为传说,传说成为神话”──好莱坞大片《魔戒》开篇语里的这一句,如果用来形容华夏文明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似乎是再恰当不过,此处且由此开头,顶礼膜拜一下先人视若平常、却被我辈后人视为虚幻的那云云总总。

孩提时出于天性,总会猜想神话传说到底是真是假;成长中虽接受着现代科技的教育,却仍无法尽释诸多疑问。然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达,使得很多“边缘科学知识”更容易走进视野,反而令往日的疑团逐步清晰。

先说“科学”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笔者不敢下断言,不过日常中的理解,“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而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现在掌握的“科学”究竟是否“真的科学”呢?或者说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呢?与那些流传千古的民俗传说、神话相比, 便真的“科学”了吗?

中国的“五行”科学

每与友人谈论此类话题时,总愿以“五行学说”为引。中国的“五行学说”据说是被“现代科学”所认同的,甚至在尖端科学里已经有人将元素周期表按“五行”分了类。然而,无论如何认识,“五行学说”如今似乎仍被人们画在了“哲学”的范畴。试想,若先人的“五行学说”并不止于哲学、宗教式的认识世界,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技术知识呢?在现代科学里,上过中学的便知道,世界的万物,在微观上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而大家熟识的元素周期表,便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原料;按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构造了多采多姿的世界万物。不知道是否有人想过,若在更深层的物质结构中,是否也有某一个层级,而在那个层级中看那元素周期表中的百多元素,也是由更深层次的五类元素为原料所构成?而那五种元素,却正是我们的先人早已见证并赋予了名字:“五行”。试想一下,如果先人的“科学技术”真的达到了这一层级,那是何等微观?岂是“现代科学”能够比拟的呢?

在很大程度上,现今的人们在研究古文明时,总是以现代科学更先进为前提的,却未曾预想过如果现代科技落后于古代科技的话,历史又该如何认识呢?比如中国古代的世界观,有一种说法是世界是漂浮于“大海”之中的,现代的眼光将其视为落后的迷信传说。其实现代科技认识到的宇宙“真空”若对应着古人“五行”学说中构成世界的基本因素“水”,然后再看古人说的这句话:世界漂浮于水中。又将做何等感想呢?在佛教中,亦有我们的世界是浮于水中这样的说法,所以说如果能站在特定的角度,也许所谓的科学、宗教、传说、神话都是不同的人文环境下认识世界、表述世界的不同方式而已!只是科学是一步步探索而得,而宗教、神话却是扶摇直上九重天。而前些时,大陆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在讲解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和霍金的“弦论”时,便引用了大量的佛学经典来解说,并提出:“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微观与宏观世界的共生

其实一谈起中国的民间传说、神话,便会有人说:人类已经登月了、宇宙飞船也飞上天了呀!月亮里也没有嫦娥、天上也没有仙宫呀!当然,其他人有其他人的解释,笔者这里还是先用科技的角度来假说一下。首先我们假设在微观层级上,如原子、质子的层级上存在另类的生命方式,将其定义为神仙也好、其他类型的生命也好,总之其生存的环境只能在那一层级上,便如人类只能生存在分子的世界里一样,而自微观至宏观的一切生命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也许先古的文明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与微观世界的生命进行沟通,并共同维持一个整体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当宏观世界出现一些问题时可以在微观世界的层面上帮助解决,而宏观世界的发展又是微观世界存在与发展的辅助,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曾经或是未来出现如此的生命链体系,那与我们现今认识身边这个单一层级的世界存在方式又有何区别呢?

若这样的假设可以成立,那以我们熟知的“封神演义”、“黄帝战蚩尤”等神话故事为例,也许是当时不同的部落与不同的微观世界不同的共生关系,而当我们这里的部落间,或者是不同的文明之间发生冲突时,最终导致微观世界生命的参与。“嫦娥”是不是建造那个月亮为世人照明的微观世界生命族群的一个代称?所谓的“天宫”正是微观世界生存环境的描述,这样说是否能够合了现代科学思路呢?

再者,我们总是习惯的以为前辈先人与我们一样,将抬头看到的那片蓝叫做“天”、将脚下踩着的这片土叫做“地”。可曾想过,如果在先古文明中,那包括了无数繁星的“银河”真的只是某种概念上的“一条河”,而那河岸之外方是相应概念上的“大地”;也许在先古文明之中,真的见证了那片“大地”之上的诸般“文明”,千百年来传颂至今的无数“传说、神话”却是指的是那片“大地”之上真实的历史。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否会觉得有那么一丝丝的惭愧?

眼见为凭的误区

当然,这些观点如今只能归入到假设之中,但即使是现代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不也是由无数的假设、猜想甚至是幻想开始的吗?而在中国五千年浩如烟海的各类典籍之中,又隐藏了多少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谜团?只是因为如今的我们固执认为先人与我辈今人一样,如井底之蛙般观读世界。或许先古之人早已具备更为发达之技,千古传承的那种种传说与神话,实为先古之人将其时所历之事,微观宏观之因果以精练之言记之,以为传承。却未料及后人竟然只承其表而未承就其内涵,更将先辈一体传承的诸般文明硬是骨肉分离,只重视那些有实物记载、有佐证可寻的浮华,而将原本一体流传下来的微观记载、无迹可觅的珍宝视若浮尘。想那些在民间口传心授的历史故事,哪一件不是如此?只不过流传至今,我们恰恰应了那句成语:买椟还珠。

相信,依靠现代科技生存的我们,无论如何“自命不凡”的嘲笑先人“愚昧无知”,都无法掩盖先古文明的璀璨之光。相信,终有一日,便是普通的你我也能如不少的专家学者一样惊叹:史书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些传说与神话是真实的!只是我们把真实的历史当成了传说与神话!

【新纪元周刊】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