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漫步〗蒲公英

天一


【正见网2003年03月30日】

一天,到诊所上班,一进门就见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正在怀里哇哇大哭的婴儿,自己也伤心地哭,丈夫帮不上忙,急得团团转,医生也在一旁叹气、皱眉头。一问,原来是患了乳痈,两乳又红又肿,碰一下都痛得刺心,更别说让孩子吸了。

见此状,我就到外面挖了几把蒲公英,告诉她水煮后饮下痈肿立即会消失。她半信半疑地抱着孩子回去了。第二天,她先生送来一大束鲜花,感谢我给他妻子的蒲公英,告诉我很灵验。我对他说,这花不用给我,是草药的功劳。今后见到有同样的病症,尽量多传于患者,口舌相传,以解患者疾忧,我就很高兴了。

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症,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揭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即可治之。

蒲公英是一味遍布各地的中草药,可是在《本草纲目》的“草部”中竟未能查到。原来,李时珍把蒲公英从“草部”移到了“菜部”。

这是因为蒲公英又是一味非常可口的野菜。尤以春日尚未开花时,十分柔嫩,可以拌、炒来当菜吃。

药王孙思邈在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的夜晚,不小心将左手中指背触着了庭木。第二天拂晓就感到“痛不可忍”。经历十天后,疼痛更剧,疮肿高大,“色如熟赤小豆”。他听老人说,蒲公英可以治好,于是就如法治之,结果“手下即愈,痛亦除,疮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复如故”。此事在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的序言中有记载。

刊于1326年元代萨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中,记载着一段神秘故事:昔日越王曾遇异人得一方,名“还少丹”,此方“极能固齿牙,壮筋骨,生肾水。凡年未及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落更生,年少服之,至老不衰。得遇此者,富有仙缘,当诊之,不可轻泄。”说得神乎其神,而其是以蒲公英为一味主药。可见,这满地长的被视为野草一样的蒲公英,除了可以治病,还有更多的功效,惜世人不知其用也。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