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长江中下游大旱敲响气候危机警钟

【正见新闻网2011年06月02日】

舟山市普陀区虾峙镇的虾峙水库干涸见底,只剩下正常库容1%的蓄水量

据大陆媒体6月2日报导,一场历史罕见的大旱将中国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推上了尴尬境地,曾经烟波浩渺的两大淡水湖中心区成了“草原”,湿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有关气象专家表示,“气候危机”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到民众的生活。

监测显示,今年前5个多月,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至八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 同期最少。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评估,这是长江中下游自1954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较为严重的旱情,达到极端气候事件标准。

民政部救灾司的消息称,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长江中下游五省共有3483.3万人遭受旱灾,423.6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3705.1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66.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9.4亿元。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说,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自去年底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无法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她说,与此同时,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西北气流占据主导地位。今年冷空气南下频繁,也压制了暖湿气流北上,一直都难以形成持续性的降水。这也造成了去年11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偏少。

湖北省气象局科技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介绍,本次干旱再次说 明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研究分析表明,气候变暖导致低层空气明显变暖,大气不稳定性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强, 气象灾害的发生更加难以预测。

他说,这次的天气灾害是以异常干旱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在之前已经有所显现。以湖北为例,历史资料表明,虽然近几十年降水总量几乎没有变化,但 降水的时间分布,降水的区域分布出现了明显变化,也就是说降水呈现出了时间短、强度大、小区域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无降水日数明显增长,降水往往以极端的暴雨形式出现。

过去湖北春节气象预报有个专用名称叫“春季连阴雨”,现在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长江中下游春季绵绵细雨现象也渐渐减少,反倒是“秋冬连旱”“冬春连旱”这样的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世界自然基金会2008年发布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正日益加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报告预测说,中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至2摄氏度,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