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古寺〗五岳独尊话“泰山”

天新


【正见网2003年03月07日】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纵观东部沿海广大地区的地理形势,泰山踞高临下,但凌于齐鲁丘陵之上,相对高度达1300多米,与周围的平原丘陵形成高低,大小的强烈对比,在视觉效果上显得格外高大,成为万里原野上的“东天一柱”。明太祖朱元璋御制《岱山高》中说:“岱山高兮,不知其几千万仞;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几千百里,影照东海兮,巍然而柱天。”整体结构有些象金字塔的特点,上高下稳,所以有“稳如泰山”之说。

泰山远古时始称大山,太山。《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泰山也叫岱宗,杜甫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何谓“岱”?《说文》释:“岱,大山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替,故为五岳长。何谓“岳”?《诗经・大雅》“崧高维岳,峻极于天。”《说文》:“岳,古文作囚,象大山之形。”“岳”,即是高大的山,又是山之尊者,古人便传为群神所居之处。在道教典籍《洞天记》中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

其实泰山在五岳之中并不算高,它仅次于恒山和华山占第三位。在全国大山中也算不上什么高山。如果说华山是险峻第一,而泰山的第一则是综合性的,“天地人合一”的统一体。号称“五岳独尊”。西汉文学家东方朔认为: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群山之最。

六朝任.P《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死后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着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

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按“五行”东方属于木,按“五常”为仁,按“四时”为春,在《周易》八卦中属震,在“二十八星宿”中为苍龙。“东”字繁体为“东” 属会意字。此字从木,日在其中。“木”字在甲骨文中与“桑”字通用,故有日出扶桑之说。“仁”是天地大德,“春”是万物更生 “震”与“苍龙”则是帝王出生的腾飞之地。于是,泰山一变而为吉祥之山,神灵之宅,紫气之源,万物之所,甚至一草,一木一石都能灵应昭昭。齐鲁大地上至今流传着“吃了泰山灵芝草,返老还童人不老”的谚语。先秦帝王封泰山时,怕恶伤山石,触怒神灵,便用蒲草裹住銮驾车轮上山。

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泰山山体高大,形像雄伟。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泰山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 三重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登山路线分东西两路至中天门会合后直达极顶,总路程达9公里,台阶6293级,号称七千。在这约10公里的登山盘道两侧,把整座泰山作为完整的自然空间,进行了巨大的整体构思。李白在《游泰山》诗中说:“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泰山最险处,当推十八盘”。从对松山谷底至岱顶南天门的一段盘路,叫摩天云梯,俗称十八盘。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全共计1630余台阶,垂直高度400米。磴道全用泰山片麻岩修砌,只通南天门。南天门又名“三天门”,为三个“十八盘”的尽处,海拔1460米。南天门,是对北座“北天门”说的;“三天门”则是对山下的一天门和中麓的中天门(二天门)说的。步行者一般从岱宗坊出发,历经万仙楼、斗母宫、中天门、朝阳洞、南天门、碧霞祠直上玉皇顶。玉皇顶为泰山的极顶。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属此地。泰山不仅景观雄伟壮丽而且有其相当的神蕴在。

历代帝王对泰山都非常尊崇。相传古时候有七十二代君主的兴起,都是在泰山上会诸候封禅祭祀。传说无怀氏、神农氏、炎帝、黄帝、尧、舜……都曾到泰山封禅,以表达对天神佑护的谢意。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章帝刘达、安帝刘户、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等都曾登上泰山进行过封禅。其中汉武帝登山七次,清高宗弘历登山六次。但有趣的是有几大明君未能到泰山封禅,如唐太宗、康熙等。唐太宗有三次想去泰山封禅,但皆因突变事故而中止。其中贞观十五年春,唐太宗李世民正式从长安起身去泰山封禅,在车驾到达洛阳时,天上慧星之变,于是李世民立即下令,停止去泰山封禅。泰山不但为历代的封建帝王所尊重,也为历代的文人所敬仰。周朝的孔子,魏时的曹植,汉时司马迁,晋朝陆机,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苏辙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赞颂泰山的诗文。历代文人称赞泰山的诗词歌赋约一千余篇,题字刻石,到处可以见到。

为什么泰山这么吸引人呢?

整座泰山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神”。故民间有"济南府的人多,泰安州的神全"之说,泰山脚下即是泰安。古代帝王叫“天子”,认为权力来源于天授君权,所以敬天敬地。《史记・封禅书》正义篇中写到“此泰山顶上筑坛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何以非到泰山封禅,“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汉书》张晏 注)。其实泰山本身就是神灵具全的。

泰山香火鼎盛,寺庙居多,佛道仙并存。佛教的寺院有很多:灵岩寺、普照寺、光化寺、四禅寺、双泉庵、衔草寺。其中著名的灵岩寺位于泰山主峰西北20公里处灵岩山南坡。唐李吉甫在《十道图》中将它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域中四绝”。寺内外主要古建筑有金刚殿、天王殿、千佛殿、大雄宝殿、御书阁、五花殿、积翠证明龛等。大雄宝殿西有摩顶松,相传唐玄奘去西天取经前曾来此摩抚:“吾西去求佛,教汝枝西长,归时向东,使吾门弟子知之。”后果然东指而取经者归。后人为记其事,又在树下植一柿树,意为“百(柏)事(柿)如意”,今双株并立,根深叶茂,每至深秋,柿红柏绿。

除了佛家的寺院之外,还有道家的道观:岱庙、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玉皇庙等。岱庙旧称“东岳庙”俗称“泰庙”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碧霞祠供奉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此外还有“泰山神”又称东岳大帝、东岳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晋・张华《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之孙也。主召人魂,东方万物之始,故知人生命之长短。道教认为,泰山神“主管人间贵贱尊卑之数,生死修短之权”。

泰山有许多神话故事与神迹。

《泰山纪事》载,“傲徕峰下潭中,白龙最为灵异。古传龙化美丈夫,为岱南田家佣,复赘为婿。善灌园,每夜浇田,蔬畦皆满,不闻辘轳声。邻人异之,从园隙窥视,乃见白龙长数丈,银鳞万点,寒光夺目。半身入井吸水,吐盈数畦。其人惊仆,遂宣传之。龙知事泄,乃辞去,语其室人曰:‘家在傲徕峰百丈崖下’。今日白龙池是也。”

魏曹植曾写《飞龙篇》“晨游泰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长跪问道。丁登玉堂 金楼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明代文学家于慎行看到“海市蜃楼”景象:山中云气从涧壑吐出,如一缕烟,稍上而大,东西聚散,车驰马奔 悠然往来,顷刻灭没。于是可大大呼:以为平生未有,从者尽欢东方作矣。回而东望,有山数峰,如卧牛车盖之状,而又渐没,赤霞半天,光色媚丽,间以碧绿,熠耀五色,直射衣袂。顷之,平地涌出赤盘,状如莲花,荡漾波面而烨炜不可名状,以为日耶!又一赤盘大倍于先所见,侧立其上,若两长绳左右汲挽,食顷乃定。

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炼丹于东岩吕祖洞,食虬成仙的故事。吕洞宾曾在虬在湾东崖题诗,虬常对诗顶礼膜拜,吕祖挥笔点其额,虬兴雷化龙飞去。洞东有飞虬岭;洞内有宋人于绍圣及政和年间委托《吕祖诗二首》方碣:“昔日曾游此,如今九十春。红尘多少客,谁是识予人?”“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无赖蛟虬知我字,故留踪迹不沉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泰山充满了神秘的力量。泰山因“神”而得名,故而吸引十方来客仰慕,历届帝王朝拜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了泰山的内涵极为丰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