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臭氧层空洞已经扩展至纽约

【正见新闻网2011年03月25日】

美国国家地理网站3月25日报道,最新研究显示今冬罕见的低温天气,破坏了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料已造成了臭氧洞,该洞还可能扩大南移远至纽约一带,恐使欧美俄罗斯偏北地区民众晒伤、患皮肤癌比率增加。

德国物理学家雷克斯(Markus Rex)表示,北极30个臭氧监测站获得的初步数据显示,北极区今冬损失的臭氧浓度较以往严重。尽管研究尚须进行电脑模拟和卫星测量等确定,但他推测,第一个北极臭氧洞也许已经形成。他说:“这种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可载入史册。”科学家过去发现的臭氧洞,只在南极出现。

专家表示,北极高空持续严寒结霜的情形,可能已使高空臭氧浓度,比标准浓度降低近一半,而且趋势持续。今冬北极上空盘旋的冷气团,面积约达15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0个德国。这股迅速移动的“北极漩涡”冷气团可能持续到4月,有专家呼吁天气回暖前,北半球偏北居民最好逗留室内。

雷克斯指出,距地球表面约20公里同温层里的臭氧层,可抵挡大部分太阳紫外线射至地面。臭氧洞出现会令紫外线辐射增加,将影响北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例如,更多阳光照射会导致特定海洋藻类的生长速度变慢,从而影响整个食物链。

专家指出,臭氧浓度低的北极漩涡冷气团可南移到北纬40°到45°的地方,飘至欧洲城市意大利北部地区,或者美国纽约和三藩市。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大气化学家迪尔梅斯(Simone Tilmes)说:“目前我们还不清楚北极的臭氧洞会扩至多大,因为现在臭氧层变得愈来愈薄。”

1980年代,科学家意识到广泛用于喷发胶和制冷剂等的“氯氟烃”(CFCs)等化学物质,对南极臭氧层构成极大破坏,遂签订《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全球逐步淘汰氯氟烃。惟氯氟烃一旦进入大气便逗留几十年,故南极臭氧洞纵可望缩细,惟迄仍存在。氯氟烃进入上层大气后,会分解成氯原子,在阳光激活后破坏臭氧分子。这过程又会在极地同温层降至-78℃低温,出现所谓“彩云”后加速。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