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任我行: “萨瓦提卡,清迈!” -泰北旅行记

高天韵


【正见网2002年09月02日】

三月里,我和学校的同事带着十年级的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教育旅行活动。为了充分利用身在东南亚交通中心之便,我们来到了泰国北部的新兴旅游城市清迈。“泰国”,正如人们所说,是一片“微笑的土地”啊!

开心导游

走出清迈国际机场的到达厅,迎面过来一位中年泰国男子。他很有礼貌地用英语问我:“你们是国际学校的吗?” 我连忙说:“是啊!” 这时,他马上双手合十,向我们致意,原来他就是旅行团为我们安排的本地导游:盖。我知道泰国人民笃信佛教,合十礼表达了他对我们的尊重和欢迎。在盖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四十多人坐上了大轿车,向城市开去。

在车上,盖老练地走到司机旁,面向我们,摘下车内的扩音器开始了他的导游。首先,他介绍了清迈市的概况,历史、面积、人口、特产和旅游特色等。很快,内容转到了“文化震荡”。据他的介绍,泰国人民敬仰神佛,参观佛寺时绝对不可以把自己的脚冲向佛像;而且国王的地位极其崇高,谁都不能够随意地提到他的名字或妄加评论。还有,老年人也受到特殊的尊重,年纪轻的人绝不能用手摸长者的头顶。

看到我们有些昏昏欲睡,他提高了音调,问全车人:“谁知道泰语的‘你好’怎么说?”车里一阵议论,无人能答。盖说:“萨瓦提卡。” 嗯,这是个有用的词。我们赶快跟着读,好象在上外语课。盖又告诉我们,在泰语中,有些语句中男性和女性的用词是有区别的,比如‘萨瓦提卡’,女性说的时候最后一个字的音和调有变,两种用法不可混淆。为了让我们能够准确地掌握两种说法,盖拍着手唱起歌来,歌词就是:“萨瓦提卡”。唱完一遍,他又用女性的措词再来一次。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一边拍掌一边唱,倦意一扫而光。最后盖为我们讲解泰拳的要领和比赛规则,他说完后忽然变了脸色,神情十分严肃,整理衣扣,两腿微弯,双臂一架,比划起来,原来他受过泰拳的训练呢!我们笑起来,为他鼓掌喝彩。

车停了,我们到达了一家酒店用餐。多谢盖的指点,师生们在进门时个个面带微笑,向服务小姐说:“萨瓦提卡!”

激流勇进

第一天早上,我们去登山。之后,我们乘车到半山腰,在河边停下。岸边已经备好了八只橡皮筏,我们每人戴上头盔,穿好救生衣,手执木桨,准备勇博激流。这时,导游盖让我们排好队,每个筏子上都配备一名当地的筏艇好手作向导。接着盖介绍安全事项。他详细地说明,如果遇到急流,人落入河中应该如何应对。我们全部记在心上,只听他一声令下,师生们欢笑着跃入皮筏,用力划桨,争夺第一。有时候两个筏子撞到一起,老师们童心未泯,用桨撩水,与学生打起水仗来。很快地,大家拉开了距离,桔黄色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向下游驶去。这条河不深,水流时缓时急。我们划着桨,随时警惕前方的动静。“小心!”不知谁叫了一声,原来前面地形险要,几块礁石挡住去路,看不清石头后面的水势如何,但感觉会有相当的落差。我们的导游和同船的经济学老师指挥全体平衡“船身”,皮筏一点点地从石头的间隙里驶过。刚刚过去,就只见眼前急流奔涌,浪头堆起,我们的小筏子似乎一下子被举在空中,然后骤然落下。我们尖声叫起来,筏子里进了许多水,我们全身透湿,还好,无一人落水。这样几起几落,我们的胆子也大起来,反倒渴望着前方再来几处险情。有时候小筏子被卡在石缝中动弹不得,年轻的导游便一次次地跳入河中奋力地推“船”而行。几进几出,不见他感到丝毫疲惫,却觉得他好象鱼儿一般自在地在水里穿行。

就这样几经险境后,船儿平稳起来,水流慢了许多,导游说不会再有问题了。我们松了口气,放下木桨,任筏子顺水而下。两岸的青山绿树缓缓退后,四周一片静寂,偶尔有水鸟掠过,清脆的啼鸣划过耳边。一直嘻笑的全船人都静了下来,享受这自然的和谐之音。我们暂别了都市的喧嚣,这份宁静来之不易。我在看,在听,在想…田园派的诗歌好象回荡在耳边,我似乎理解了古人渔隐的情结。但是,一切的言语都显得多余,我们在自然中放松自己。

水田实习

最后一天,我们骑着自行车去参观“水牛农场”。走进院内,便看到一架古老的水车在转,为农场里的几块稻田灌溉。田埂上种着矮矮的芭蕉树,远方可见群山环绕,天清云淡,炊烟袅袅。这里有专门为游客准备的水牛表演,还有农民现场示范稻田插秧,展示收获水稻制作大米的全过程。看着农民们埋头工作,我才知道自己天天吃的泰国香米就是经过这些复杂的工序一粒粒变出来的。真是“一羹一粟,当思来之不易。”身穿传统衣裙的“水牛村”解说小姐领我们走到了一块稻田旁,水里有一位农民正赶着牛车翻地,他的腿上沾满了泥巴。小姐问我们谁愿意下田试试,几名学生热情地卷起裤腿下水实习。有的赶牛推车,有的学插秧,一身泥水,忙得不亦乐乎。这可真是难得的体验!我的学生大概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之人,希望他们了解到生活的艰辛,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物质条件。

几天的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有体能挑战,文化点滴,有艺术歌舞,一揽风情,也有泰式美食,尽情购物。给我感受最深的却是那种与自然融洽的朴实和舒畅。带着清新的空气,我们踏上归途。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