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访谈录:谈谈“眼见为实”



【正见网2002年07月03日】

(A: 主持人; B: 被访者 )

A: 观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您收看我们的节目。今天,我们想和您谈论一个大白话题,叫做“眼见为实”。我想许多人都知道这句话,都认同这个理儿。可是今天我们请到的这位朋友姚关华先生,却对这句话有些不同的看法。一会儿就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姚先生,您好,欢迎您来参加我们的节目。请您先自我介绍一下好吗?

B:好的。 我叫姚关华,91年?美,在??仍?谥锌圃捍邮?S光物理研究╋现在美国Adir Technologies 做研究和开发工作。

A:姚先生在激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发表过20多篇学术论文,曾应邀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三所知名大学作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后又分别在AT&T, IBM, 等处做研究和开发工作。

姚先生,您是物理博士。我听说学物理的人最讲究尊重事实,最重视实验结果。我觉得“眼见为实”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体现了对事实的看重,是很科学的说法。您不认为是这样吗?

B:当然要尊重事实。不过“眼见为实”和尊重事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眼见为实”是人们在长期观察周围世界中形成的一种朴实的观念。“眼见为实”,简单地说,就是人们看见的就相信,没看见的就怀疑,甚至排斥。它也泛指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就承认,感官感知不到的就怀疑,甚至排斥。更进一步的,仪器能探测的就承认,探测不到的就怀疑,甚至否定。很多搞自然科学的人往往容易持这种态度。

“眼见为实”在很多情况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正因为这样,人们往往会习惯成自然,下意识地把它作为真理,甚至凡事都用它来衡量一下,却往往忘记了它的前提。

其实眼睛看东西取决于很多因素。大家可能都知道,眼睛观察事物的过程,就是人的眼睛采集到物体直接、或间接发出的光,聚焦到人的视网膜,再通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的松果体),然后被加工成某种信息,人就感觉到看到某种东西了。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

A:你所说的“一定条件”是指什么呢?

B:我指的首先是,人眼所能观察的只是光,眼睛看不到声音,也看不到无线电波。大家知道,我们人类现在所能认识的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四种:电磁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而光是一种电磁相互作用,它只是四大相互作用中的一种。而且,人所能看见的光叫做可见光,它只是整个电磁波范围中非常非常微小的一部分(波长在400nm到大约800nm之间,1nm即一千万分之厘米)。超出这一范围,人眼就无法看见。比如,家用电器的遥控器中发出的红外线人眼就无法看见。紫外线人也看不见,而企鹅就能看见某些紫外线。

A:你是说,在世界上四种物质相互作用中人眼只能看到一种而且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B:是这样。另外,物体太暗、太亮、太小、太大、太远、太近、或太快等,都会妨碍人看到或看清东西。正因为这样,人才不得不借助于灯光、望远镜、显微镜、墨镜等等。

再有,除了人眼普遍的局限性之外,每个人自身眼睛的不同情况也决定了每个人用眼睛观察事物的不同。比如,色盲的人看到的就和一般人不一样,他的眼睛反映的显然与实际不同。那盲人就更不用说了。其实,在企鹅眼里,人类都是对紫外线的色盲。

总之,人眼反映的不一定是物体的本来面目。这是人眼本身的局限性和个人的状况决定的。

A:可是,人眼睛看不见的,我们现在可以用仪器测啊!仪器能测到的,我就认为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反映了事物的真实面貌,这种想法不对吗?

B: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很多人,特别是搞科学的人,对人眼的局限性都有一定的认识,不会简单、狭隘地否定人眼看不见的事物。我们都懂得现代的仪器可以测量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例如,人的眼睛看不见细菌和微生物等,但是,我们用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得到。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星体。仪器还可以用来测量红外、紫外、X光等不可见光,等等。总之,发达的现代科学,让我们感觉到仪器似乎无所不能,使得许多搞科学的人不自觉地形成“仪器万能”的观念。这种潜意识中对仪器的信赖往往阻碍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A:你说,“对仪器的信赖阻碍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可我认为,仪器是在帮助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呀!怎麽到成了阻碍了?

B:仪器作为人的眼睛或感官的延伸,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和人的眼睛一样,仪器测量东西同样有它的局限性。

A:怎么讲呢?

B:首先,任何仪器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这一范围的,仪器或者不能准确地测量,或者完全无法探测。比如,我们现在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能测到一百亿分之二米的微小物体,可是用它却测不了氢分子中的氢键。因为氢键距离(简单地说就是氢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之间的距离)大致是这一分辨率的1/3,更不用说用它直接观察更小的原子、原子核和其它基本粒子了。另一方面,现有的最大的Hubble天文望远镜所能看到的最遥远星体距离地球约155亿光年,更远的就看不见了。

A: 但是人们不是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吗?新的仪器不断地制造出来,我们可测量的范围不就越来越大吗?

B:是可以这样讲,但是,不要忘记,仪器是人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每一种仪器在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时候,其目的已经被确定,都是用来探测物体某种单一的或已知的特性。比如雷达只能用来接收微波信号,却不能测量紫外线或超声波,而超声波传感器只能探测超声波,但不能探测微波或其它电磁波信号。对于人类还不知道的东西,就无法用现成的仪器测量,甚至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仪器。比如,在没有认识X光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用仪器可以探测到它,也没有现成的仪器可以测量X光。所以说,在发现人类还不知道的东西方面,更体现了仪器的局限性。

A:那后来是怎么发现的X光呢?
B:X光是在1895年由德国的科学家伦琴(Wilhelm Roentgen)偶然发现的。有一次,伦琴在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后,突然想起自己忘了关闭电源,就又返回实验室。结果看见另外桌上的荧光纸上发出的冷光。由于实验室中的阴极射线管是用黑纸包着的,这促使他想到一种新的、能穿透黑纸板的东西。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这种能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很多物体的未知射线。由于当时人们对这种射线一无所知,伦琴就用未知数X来命名它,称其为X射线。伦琴还利用X射线拍摄到了他太太的手指骨骼,成为世界上第一张X光片。有趣的是,在这张手指骨骼的X光片上他们的结婚戒指清晰可见。伦琴因为他的X光的发现而获得了1901年的第一个诺贝尔奖物理学。据说后来有些物理学家也声称曾经发现过这种现象,但他们认为是干扰而想方设法排除,结果错过了发现X光的机遇。

A:但是,我听说对于预测或推断未知的东西,人们可以设计专门的仪器来测量呀。比如,我的一位学物理的朋友有一次告诉我说,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中预言了引力波,什么是引力波?我也不大懂,为了测量这个引力波,各国科学家建造了一些设施来探测它。

B:是这样的,为了探测未知的东西,科学家们必须设计专门的仪器,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最后能否可行往往还是个问题。比如,英、德两国科学家从95年9月开始,在德国的Hannover特意建造了这样一个耗资巨大两臂总长1200米的激光干涉仪装置--GEO600探测仪试图探测引力波(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之一,简单地说,引力波是由物质的运动引起的弯曲时空的扰动),这一装置由埋在隧道中的巨大真空管连接。但是科学家们预计,干涉仪运行后需要一年的连续累积时间才能测到有意义的数据。最后能否可行还有待观察。所以说,仪器虽然能够在探测未知世界方面对人类有所帮助,但它确实不是万能的。

据推断,宇宙中有至少90%的物质是观察不到的所谓暗物质。对于这些东西,目前人类还根本没有发明任何有效的仪器进行实质性的探测,只能根据其它现象间接地推断。

A:很多东西眼睛确实没法看到。仪器也不是万能的。不过,人的眼睛能够看得见并看得清楚的,总应该是真实的吧?

B:那也不见得。正如我谈到的,人的眼睛看到的只是通过可见光反映的物体这样一个侧面,而且,由于人眼的局限性,人看到的往往是这一侧面中的局部。

记得我念研究生时的一个老师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曾经回到他偏远的家乡,当他给一帮年长的乡亲讲述地球的结构时,一位老太太就打断他说,“我活了六,七十年了,看到的明明都是平地,怎么是个球呢?是个球我们怎么住啊?”大家听了可能觉得可笑,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在还没上学之前,在儿童时代,如果没人告诉我们,我们可能也想不到地球是圆的。从没接触过外界的农村老太太,不就是长期由“眼见为实”来认识一切吗?并形成了一种观念,由于固守这一观念,妨碍了她认识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闹出了笑话。

A:这确实很可笑!象这样认识地球的,恐怕在今天不多见了。

B:当然,这只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
再举一例,在十字路口你看到绿灯并开车通过,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你的车速快到一定程度时,你同样看到绿灯而行,我作为旁观者却告诉你是在闯红灯,你一定说我是精神病。如果我告诉你当你车开得特别快的时候,看到的绿灯实际是红灯,你可能不相信。可是,你知道吗?这是真的,在物理学中这叫多谱勒效应。

A:是吗?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多谱勒效应”吗?

B:当一个观察者飞速接近光源时,就会出现所谓的“紫移”(也叫Blue Shift),“紫移”就是在观察者看,光的波长变短,就是颜色向紫的方向移动,例如,红色的变绿色。

A:就象你刚才讲的,高速车辆开向红灯,看到的是绿灯。

B:对,而当观察者飞速离开光源时,就会出现“红移”,就是光的颜色向红的方向移动。这就叫多谱勒效应。当然,只有当观察者的速度可以和光速相比的时候,才可能出现那么大的紫移。原理上是这样的,但在交通灯的例子中,实际的紫移是微不足道的,不然的话,交通灯就得重新设计了。而用Hubble望远镜从遥远的星体观察到的光谱中,就普遍观察到非常大的红移现象。由此,科学家们推断,遥远的星体都在快速地离我们而去,这还是所谓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主要依据之一。

以上例子,我想说明的就是人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A:照你所说,眼睛能够看得见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一般人好象难以想到这点。

B:是这样。其实这里边还有个观念的问题。人们往往不假思索地维护自己已经习惯和看得见的,反过来又不假思索地否定自己眼睛看不见的。

这种不假思索地相信自己的眼睛,除了可能会妨碍我们认识真理之外,有时还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人利用。比如,电视广告、电视节目等就会利用人们对自身眼睛的依赖或信赖、用视觉效果增强真实感,从而影响观众。

A:你不说的话,我还从没想到过这一点,是有这种情况,广告上演的挺好,买回来就不那么好了。

B:另外,观念还会造成“人看不见的就不相信和不承认”。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体经络。人体经络是中华医学的精华之一,针灸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二千多年以来,针灸的治疗效果和人体经络理论对中医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是,人的眼睛看不见经络,长期以来,人们用仪器也探测不到人体的经络。所以,很多人就怀疑、不相信经络。直到外国人探测到了经络之后,我们才相信。

A:外国人探测到了经络吗?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是怎么探测到的?

B:一对苏联工程师基利安夫妇叫基利安(Kirlian),用在人体上加特殊的高频电场的办法对人体摄影,发现了人体的光晕。被称为基利安摄影术。人们用基利安摄影术拍摄到在人体各个部位会发出彩色的光环和光点。而某些部位的光点特别明亮,而这些部位,恰好和中医的741个穴位相吻合。这就直接地证实了经络的存在。我们不少人都不去考虑为什么针灸在过去二千年中起那么好的作用,怀疑经络,而等西方社会承认了才开始相信。

A:这很有趣。现在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相信中国的经络学并且用针灸治病。

B:是啊。事实上,不光是“看不见的不相信”,由于受观念的左右,我们对有些东西甚至“看到了也不相信”。我讲个我小时候的事情,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一次高烧昏迷之后快苏醒的时候,感觉自己非常安宁地、静静地从高处看着下面,我看到我睡在床上,亲人和邻居焦急地看着我,我感到非常不解,因为我不是好好的吗?又清醒又平静,后来我慢慢地回到床上。这件事情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一直伴随着我上大学。然而,由于不能理解,特别是经过四年大学的理科训练,更无法理解和接受这一现象,逐渐地就把它淡忘了。后来来美国后,有机会听到一位道家太极拳大师,讲述他在完全清醒的打坐状态中的类似经历,才唤起我的这段儿时经历,并开始认真思索这背后的含义,我体会到观念对人的障碍。观念可以让人“看到了也不相信”,这显然不是理性的表现。

A:你的这个经历好象有人称之为“元神离体”或“灵魂离体”?我听说有不少人有过这种经历,西方出了一些这方面的书。但是很多人不相信。

B:是这样的。西方科学家已经在这些方面有很多突破。我还有一位同事给我讲了他弟弟在某研究所从事特异功能研究的一段亲身经历。他弟弟当时是该所的硕士研究生,与其他研究生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邀请了一个有特异功能的十几岁的女孩,来为一名患者诊断治疗。这名患者是一个研究生的亲戚,住在东北农村,和这女孩从不认识。这女孩不可思议地在极短的时间里诊断出了病,同时又治好了他的重病。所有在场的人都非常惊讶。当我问到,“那你弟弟现在信不信这”时,回答是,“他无法否定这一事实,但他还是半信半疑”。原因是他无法解释。

可见,在固有观念的作用下,人甚至不愿承认客观事实,甚至“看见了也不相信”。

总之,我们看到,固守“眼见为实”的观念,会使人变得狭隘,怀疑任何人眼看不见和仪器观察不到的事物,从而阻碍人认识新事物和看到事物的本质。在这种观念的左右下,人看不见不相信,甚至看见了也不相信。要认识事物真实的一面,要有所突破,就应该清醒地认识人眼、人的感官、以及仪器在观察事物时的局限性,用开放的思维方式,理性地思考、认识世界。

A:看来“眼见为实”里还有不少不同的道理呢!姚先生,非常感谢你给我们讲的你的看法,还有这些有趣的故事和知识。谢谢您!

观众朋友们,感谢您收看我们的节目。下次节目再见!


( WORD文件格式 | PDF文件格式 )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