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命家园的愿望与生俱来

李晓葵


【正见网2002年04月13日】

1。序

人类的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多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文学作品代代相传。感动之余,蓦然回首,发觉牵动众人的是那份和生命本能呼应的寻找生命家园的历程写照。

我们不是地球上产生的生命,真正的家不在尘世。从我们来到地球的那一刻起,就埋下了回归故里的渴望,可说等待回归的念头与生俱来。在人类的幼年时代,这种愿望反映在创世神话中。以后,在一次次的轮回转生中,这种本能渐渐在尘世中被淹没许多。然而,它仍是挥之不去的情怀,或多或少。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自然而然的向往,我们赞美纯真,我们时不时尝到的思乡苦。这些都透露了我们的愿望:返本归真,返回我们真正的家园。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这个主题。许多成功的作品由于建立回家的理念,令读者读罢产生共鸣,让人思乡愁绪万千。个中玄妙,几人能懂?这个家可不是世上的家。名著《红楼梦》写的是它,《西游记》写的是它,琅琅上口的唐诗写的是它,还有许多作品表现的都是它。

人类的文化从始至终都围绕着返本归真的主题,事实上是为了丰富这个主题而产生。等这些准备完成之后,人类历史就迎来了法轮大法洪传的今天。一本《转法轮》的出现,给人类生命提供了一部上天的阶梯,凭着在法轮大法中修炼,我们便可回到真正的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许多多获知这个信息的生命是多么的欣喜。生生世世的寻找,终于找到了,这是生命来自内心最深处的真正的喜悦。通过修炼,我们逐渐清楚了生命产生的原因和目的,原来我们曾一次又一次的为之生、为之死。在大法中修炼,我们看懂了文学作品中的从古至今人类在地球上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类回归的共同愿望。再次阅读人类社会的传世佳作、千古吟诵、绝句等,我们蓦然开朗:深刻的作品因触及人生根本主题而引起普遍的心灵共鸣。

2。 创世神话

相当多的创世神话都是佳作。它讲述的是开天辟地、宇宙形成、人类起源、万物起源。探索生命从何而来这个永恒的主题,从人类诞生之初就开始了。创世神话讲的就是那个时候人类对这个本源问题的认识。关于人类的起源,东方有女娲造人,西方讲上帝造人。都讲述人类的来源是地球之外神圣的地方,由神的世界里的神创造。因此,生命向神圣的开端的永恒回归,表现了人类对自身本源之地的神往。在中国各民族的创世神话中,几乎都揭示了生命是由神创造的,但采用的材料,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物品,如水、石、树、花等。中国的布朗族有一个名叫《人是从天上漏下来的》的神话。《蒙古秘史》有记:“其问我奉天之命,父母所生之肌肤乎。”注明天给予人生命。不少民族都有类似的观念。彝族认为,创世时人种是天神给的,因此妇女生下的孩子都是天神送的。

汉民族的天宫是非常美好之所在。《列子•周穆王》云:“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据,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这是引起芸芸众生无限向往的神圣、华贵的天神的家园。《山海经•海内经》是这样描写美好的天界的:“西城方三百里,盖天下之山,素女所出也。爰有膏菽,膏稻,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聚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希腊神话中讲过众神居住在奥林匹斯山,《圣经》讲过伊甸园等,都是神圣、美妙,令人神追心随的神的世界。而那恰恰是人类生命原本的家园。

3。文学作品

在尘世中,人们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源头:家。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哪里是我们真正的故乡?流逝的岁月犹如一层层坚冰封在人们身上。然而,来自生命本源的对来源处的渴望总是象春潮在厚厚的冰封下涌动,成就了历史上散发着永久魅力的怀乡之作。它们不约而同地触动了生命内在最关注的主题:我想回家。只因生命在无望中寻觅,在迷失中向往向家园回归。

唐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道出生命都要面对的永恒的主题,天、地、人之间一个生命在仰天长叹:我从何处来?我又将走向何处?它驰骋于历史、时空之间。深具内涵,千古不衰。*

另一首为人熟知的唐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故乡,它已超越了现实中那个短暂的时空,引伸到更广阔的对生命归宿这种哲理的思考,成为心灵永恒的主题,哪怕足不出户,就在自己的世间的家中读起这首诗时,依旧深远悠长,有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辛酸。 生命有迷的一面,也有明白的一面,迷的一面不知今夕何处,而明白的一面却知生命是从那上面来的,当然“举头”而神往了。这回家的路竟是那么久远,那么漫长,生命在这漫漫红尘中又吟唱了五千年。*


这种家的印象成了《桃花源记》描绘的远离尘世各种名利欲望的世外乐园,那是一种人们憧憬的与自然相融、怡然自得的生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红楼梦》也反映了这个主题。第一回里那个僧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在西方神仙的世界里,山崖边石缝里长着一颗绛珠草。赤瑕宫里的一个神瑛童子天天对它用圣水浇灌。因为每天浇,每天浇,使这一棵绛珠草便一年又一年地活下来。神瑛童子依然是每天浇,每天浇。久而久之,这棵绛珠草又受了天地精华的滋养,便修炼成了,被称为绛珠仙子。她成了仙子之后,始终不忘神瑛童子的浇灌之恩,心里一直在苦苦地盘算着如何来报这个大恩。突然有一天,她听说神瑛要下世,要赶着太平盛世去人间历练历练的消息。她跑到警幻仙姑那里挂了号,也要到世间去。这便是贾宝玉、林黛玉的来历。另有一批精灵,陪他们一同下凡尘世,化为他们身边的其他角色。这段情节,昭示了人的本源的存在,它来自无限的宇宙自然。它是生命的根,又是生命去远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然后,作者颇费笔墨,写出人世现实那一切虚假不实的存在,就是告诉人们人世不值得留连忘返。《好了歌注》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芸芸众生的生命状态:

“陋室空堂,当年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令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故事的主体是贾宝玉生命中经历的自我个性受挫、与林黛玉的爱情成空、与薛宝钗的牵强婚姻等一系列痛苦。作者明确指出人的生死、贵贱和婚恋等,都由天命预先决定,人是不能改变命运的。人有前生有来世;前生的恩要报,前生的债要还;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之外,还有许多另外的时间概念不同、或没有时间概念的空间;人在出生时,他一生的宿命就在另外空间里存在了。人生如戏,开始、过程与结局,在演出开始前就已经写好了剧本。

其实,前面演的都是小节目。如今,正法修炼者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人类文明出现以来最辉煌的一幕正在上演。现实人生犹如暂时寄居的他乡。因此,地球上的人们都将象宝玉、黛玉们一样,终了会退离作为他乡的尘界,回归浩瀚无际的宇宙自然,向生命的本源回归。

精辟的注释正如李洪志先生的两首诗:

大舞台

人世五千载,中原是戏台。
心痴戏中事,陆离多姿彩。
醒来看你我,戏台为法摆。

戏一台

天作幕,地是台,
运乾坤,天地开。
万古事,为法来,
法轮转动新三才。


返本归真靠的是正法修炼。讲述修炼故事的文学名著有《西游记》,它的情节超越时空,纵横万里,古今往来,殊方绝域,天上人间,地狱魔窟,展现一个广阔的世界。书中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上所经历的千难万险的历程,具体说就是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最终取经人排除艰难,降服妖怪。写出了为了通过修炼回归神圣世界而取经的艰险,同时已道出通过艰难的磨炼可以修成佛。

4。回归生命家园之路

生生世世的等待,等的就是今天:如今,法轮大法在世间洪传,有一本宝书《转法轮》能指导人们通过在大法中修炼回到自己真正幸福的家园。这可是万古不遇的机缘啊。

“在这个宇宙中,我们看人的生命,不是在常人社会中产生的。人的真正生命的产生,是在宇宙空间中产生的。因为这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制造生命的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在相互运动下可以产生生命,也就是说,人的最早生命是来源于宇宙中的。”

“人要返本归真,这才是做人的真正目的,”

“人家说:我来到常人社会这里,就象住店一样,小住几日,匆匆就走了。有些人就是留恋这地方,把自己的家给忘了。 ”

法轮大法告诉了人们宇宙的奥秘,“真善忍”是宇宙根本特性的概括,也是最根本的佛法。“真善忍”开创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一切物质中都包含着“真善忍”的特性。佛道神是宇宙中不同境界的生命,他们对“真善忍”有着不同层次的证悟。

法轮大法告诉了人们生命的来源和人生的真谛,人的生命不是为了当人,人是来自于宇宙中不同层次的生命,都有一个无比美好的家园,所以返本归真,同化“真善忍”,回归生命真正的家园,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转法轮》 李洪志着
2.《何处是归程-----从《红楼梦》看曹雪芹对生命家园的探寻》王达敏着
3.《中国神话与小说》 刘勇强 著
4.《为什么会千古吟诵》王一丰著,正见网,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2/2/23/13979.html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