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黄霸宽厚惜民,多遭打压,终得善报

华翰


【正见网2016年03月30日】

据《汉书•列传第五十九》记载:

黄霸待人宽厚,内心精明,很受下属和百姓的爱戴。在他的辖地内,户口年年增加,政绩在所有郡县中,名列第一。朝廷提拔他当京兆尹,这在官员序列中属于“二千石”。后来,因为黄霸宽厚惜民,征发百姓整修运兵道路不积极,和征发到北部边境的骑兵与马匹,数目不相配,过少,而受弹劾,多遭打压,连连降级。黄霸并不悔丧、辩解。

后来,朝廷让他做颍川太守,但是俸禄降低到“八百石”的级别。黄霸治理地方依旧如前,经过八年,辖区内大治。

汉宣帝因为他的政绩又大大领先,就下诏书赞扬:“颍川太守黄霸,明确宣示各项政令,所辖百姓向往教化,孝顺的子女、友爱的兄弟、贞节的妇女、敬老的孙辈,都日益增多。田界相连的农民,相互谦让,路上遗失的东西,无人贪取。孤寡老人,有人照顾,贫穷的家庭,有人资助,有的监狱连续八年没有重罪犯……因为这些功劳,赐黄霸关内侯爵位、黄金一百斤、并恢复到二千石的俸禄级别。”

宣帝又赐予颍川郡中孝顺、友爱的百姓,及“三老”、“力田”等底层小官不等的爵位和财帛。几个月后,又升任黄霸为太子太傅、御史大夫。

史学家班固,曾将黄霸评价为汉朝以来,最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

黄霸从用粮食换得的“卒史”之位开始,走上了仕途。他廉洁守法,下体民情,推崇仁政,反对酷刑。他将颍川郡这样一个豪强横行、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治理成了“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社会。黄霸的记忆力极好,观察事物也非常细致入微,所以有时会表现出“无所不知”的能力,使人不敢为非作歹,盗匪都不敢在其辖区内作案。颍川境内的治安,日渐好转。

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将历史上的官吏分为酷吏和循吏两大类。所谓“循吏”,就是如黄霸这样奉公守法、勤政爱民的仁德官吏。

关于酷吏和循吏的是非功过,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看法。一些酷吏,自身清正廉洁,秉公执法,铁面无私,令坏人闻风丧胆,暂时稳定了社会治安。因此,史学家对这些酷吏,也给予一定的赞许。但酷吏在整治犯罪时,经常大开杀戒,往往会伤及无辜,特别是连坐等制度,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另外,酷吏本身的下场,往往也极惨。

历史上著名的酷吏严延年,在河南为官时,“所诛杀血流数里”。其母曾告诫说:“天道神明,人不可滥杀,当心恶报。我不愿见壮子被刑戮也!”最终,严延年正像其母所预言的那样,恶报终于来临,死于非命。

历史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述,但作为个人安身立命来说,该何去何从?黄霸、严延年等历史人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