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珍事: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严自律


【正见网2016年03月25日】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上层统治者以及受他们影响形成的社会意识,普遍轻商(也包括手工业)。他们认为,农业是“本”,(手)工业和商业都是“末”。在汉字当中,“本”指的是树根,“末”指的是树梢,由此可见工商业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如果有谁重视工业、商业,便被视为“本末倒置”。

然而管仲(以下称管子),却主张给末业以适当的位置。管子认为,只有经济上富强了,国家才易于治理。他说,治理国家,首先就要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了,才容易管理。百姓如果很穷,便不好管理。如果百姓富了,他们便会安心地生活在自己家里,重视自己的家。只有安居在家乡,重视自己的家,才能尊敬和服从上级,害怕犯罪。相反,如果百姓很贫穷,他们便不重视自己的家乡,从而不怕犯上作乱;也就难于治理。他留给后世的一句名言,就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要富国富民,管子首先重视农业生产。他说,农民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土地上,并且不失农时地耕种,国家就一定会富强。他说,到了一个国家,走在它的田野里,观察一下农民耕种土地的情况,了解一下它的农业活动,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人民是饥是饱了。管子也是把农业视为“本”,而把工商业视为“末”,并且不准其他行业妨害农业。他说,粮食多,天下的物产就应有尽有了。所以,要振兴那些有利于农业的事业,而扫除那些妨害农业的事情。

但是,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同时,管子也决不忽视(手)工业和商业,他并不把(手)工业和商业看作是妨害农业的事情。在《管子•立政》篇中,他提出了“五贫”的看法,指出五种使国家贫穷的做法,这“五贫”就是:山林野火无人救,草木不能正常生长,国家要受穷;水利工程失修,灌溉用水保存不住,流动不畅,国家要受穷;田野中不植桑麻,五谷不能在适宜的土地生长,国家要受穷;农户不养殖六畜,不种植瓜果蔬菜,国家要受穷;(手)工业生产只重视雕刻奢侈用品,女人只织造那些图案繁缛的绸缎,国家也要受穷。在这“五贫”当中,他批评了五种不正常的生产情况,而其中的四项是有关农牧业生产的,另一项则是有关(手)工业生产的,由此可见,管仲重视农牧业生产,同时,也关心工商业的发展。

“五贫”当中的最后一项,就是有关(手)工业生产的。这句话反映了他主张工业生产(其实就是作坊式的小手工业生产)不能只生产供少数人使用的奢侈用品,而应以生产大众用品为主的思想。

管子曾建议桓公要“竱(读转)本肇末”,意思是要先把本末一齐发展起来,然后再让末业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给末业一个适当的位置。在“末业”中,管子最重视的是商业。他说,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读古,商人);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意思是说,有万乘战车的大国,一定有万两黄金的商人;有千乘战车的国家,一定有千两黄金的商人。这说明了他对当时各国商业情况以及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的了解。他让商人集中到一地居住,监视他们的资财,了解他们的价格,让他们肩扛车拉,沟通四方有无,用他们所拥有的商品,交换他们所没有的商品,买贱卖贵,还要让他们从早到晚地从事这一事业,不要见异思迁,还要教育他们的子弟,也长期从事商业,兴家致富。

对于工匠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让他们集中到一起居住,考察他们的劳绩,选拔精工巧匠。还要让他们从早到晚,为四面八方的百姓,生产用品,把他们的生产技巧传授给子弟。也要教育他们不要见异思迁,要世世代代做工,兴家致富。

当时,管子把齐都临淄,规划为二十一个“乡”,相当于现在的居民区,每乡两千家。其中工商之乡,就各有三个,可见齐国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了。

正因为管子重视各行各业的发展,齐国才有可能“尽鱼盐之利”,使经济得到长足地发展,使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军力也得到了加强,成为齐国称霸诸侯的根本保证,也成了使齐国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强大的基础。

与此同时,各地百姓都感到:生活丰富多彩,有钱可赚,有物可买,全民方便。以至于国强民富,众皆欢歌!

(《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管晏传》《国语•齐语》《管子》)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