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田母拒收黄金,坚持正道(数文)

秦自省


【正见网2015年11月13日】

一、田母拒收黄金,坚持正道

田稷在齐宣王时,担任齐国国相。数年以后,他卸任回家乡居住。有个下属送给他黄金百镒(读益,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也有人说是合二十四两),田稷便将这百镒黄金,带回家中,献给自己的白发老母亲。

田稷的母亲,见到儿子这一大堆黄灿灿的金子,感到十分惊讶,问田稷道:“你做三年国相,不会有这么多的俸禄!这么多的金子是从哪里来的?”田稷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这是我的一个下属,在我退休时,送给我的,我就拿回来孝敬母亲了。”田母一听,大为不满,坚决地对儿子说道:“做人首先就应该注意自身的修养,要做到品行高洁。为人要诚实不欺,不做不义之事,不取不义之财。如果你有孝心,想要孝敬长辈,应该尽心尽力、诚实地办事,否则就是不孝!不义之财,不是我应该有的东西;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儿子!如果你真的要表现你的孝顺,就应该把这来路不正的金子还回去,而绝对不应该带回来送给我!”

母亲的一番话,使田稷深感惭愧。他反躬自省,立即将金子拿去,全部退还给了当初送给他的那位下属。这还不算,他还主动到朝廷去坦白自己的错误,请求给予处治。

齐宣王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后,深为田稷的母亲见财不贪的伟大精神所感动。他下令赦免了田稷所犯的过失,并且仍然任命田稷担任国相,继续再做一段时间的国事。他深信,有这样的母亲教育儿子,田稷一定能大公无私,处理好齐国的大事。此外,齐宣王又用朝廷的金子,赏赐给田稷的母亲,让她老有所养。

田稷的母亲不贪金钱财宝,教儿子坚守正道,表现了一个伟大母亲的崇高情操。她的行为,对田稷是极好的教育,也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楷模。
(《左传》、《列女传•母仪》)

二、孟尝君 理服其父

战国时期的田文,是齐国的宗室大臣。他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又是齐宣王田辟疆的庶子,因立有战功,后被升任为齐国的国相。田文袭封于薛地(今山东滕县南),称薛公,号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君”之一。

提起孟尝君的身世,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田婴的一个妾,生下孟尝君时,正逢五月五日这一天。根据古书的记载,五月五日所生的孩子是不吉利的,男的将来会克父亲,女的将来会克母亲。(应劭的《风俗通》一书中,记载有这样的古代风俗)田婴见儿子出世于这么一个不吉利的日子,又系贱妾所生,便吩咐将田文丢弃不养。其生母却舍不得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抛弃,便不顾田婴的嘱咐,偷偷地将儿子养大(这个人就是孟尝君田文)。

等到孟尝君长大后,其母亲趁着他的兄弟们去见父亲的机会,也让孟尝君去见田婴。田婴弄清原委后,对着田文之母发怒道:“我叫你将他丢弃,你却敢斗胆将他养大!”这时候,孟尝君上前拜见父亲,问父亲道:“为什么五月里生的孩子就不能要呢?”田婴说:“五月里生的孩子,长到和门楣一样高时,就会对父母不利!”(《史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田文便反驳田婴道:“人生下来究竟是受命于天呢,还是受命于门楣?如果是受命于天,父亲何必要担忧呢?如果一定要说是受命于门楣,那也很简单,只要将门楣尽量加高,谁又能长到门楣那样高呢?”一番话,说得田婴默然无语。

过了一段时间,孟尝君找了个适当的机会,向父亲进谏。他先是问父亲道:“儿子的儿子叫什么?”“叫做孙子。”田婴回答。“那么孙子的孙子又叫做什么呢?”“叫做玄孙。”“玄孙的孙子又叫做什么呢?”田婴说:“这我就不知道了。”田文便趁机进言道:“父亲大人自从担任齐国之相,至今已经历了三朝。这期间,齐国没有增加一寸土地,而您的家私财富,却何止万金。您的门下见不到一个贤者。我听说将门之内必有将才,相门之内必有相才。如今父亲大人后宫充塞着绫罗绸缎,而士子却连粗布衣服也穿不上;您的奴仆妾媵,都吃够了精细饭食,而士子却连粗糠也吃不饱。而您还在不断地积累财产,想把它留给连您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的后人,而忘记了国事正一天不如一天,我实在觉得难以理解!”田婴听了儿子滔滔不绝的这一番大道理,深为赞许,不禁对儿子刮目相看起来。

田文后来也曾任齐国之相,任职期间,他坚持联合韩、魏等国,牵制楚、赵,发展合纵抗秦的势力,确实使齐国的地位,得到了巩固提高。

(家教就是家庭内部的教育,一般是家长教育晚辈。原则上必须是正确者教育错误者。现在是正确的孟尝君教育其父,讲得确实有理。这就丰富了中国家教的内涵,足证中国神传文化之精深与博大!家教者佳教也,一切有识之士,皆宜推导之)

(《史记•孟尝君列传》)

三、陈仲子敬受妻教,辞相归隐

陈仲子是战国时人,名子仲,又名子终。因居于於陵(今山东长山县南,“於”读作乌),故又称於陵子仲。

据《孟子》一书记载,陈仲子出身于齐国的一个世家大族,享有世代相传的禄田。他的哥哥名陈戴,为齐国的卿大夫,从封邑中收入的俸禄有几万石之多。而陈仲子认为他哥哥的俸禄是不义之物,所以不愿意享用。陈仲子又认为哥哥的房屋也是不义之产,便不愿住在家中,离开了哥哥和母亲,住到於陵去了。

有一次他回到家中,恰巧有人送给他哥哥活鹅。他听到鹅在叫着,便憎厌地说道:“要这种嘎嘎乱叫的东西干什么?”没有想到吃饭时,母亲已经将这只鹅杀掉,做成菜,端上了桌。陈仲子不知道,照吃不误。恰巧他哥哥这时从外面回来,便开玩笑地对弟弟说道:“你所吃的,就是那嘎嘎叫唤的东西的肉啊!”陈仲子一听,立刻跑到门外,将吃下的鹅肉呕吐出来。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陈仲子平时是十分注意自己的行为节操的。

陈仲子居于於陵,楚王听说了陈仲子的贤名,便派使者持黄金百镒前去拜访他,真诚地请他出来做官,要拜他为楚相。陈仲子便进入内室,将此事告诉自己的妻子。陈仲子的妻子,却不同意丈夫出来担任楚相,她认为乱世多害,出来担任楚相无益,而且恐怕还将危及自己的性命。陈仲子欣然接受妻子的劝告,夫妻双双避走,做了隐士,以帮人浇水灌园为生。

陈仲子宁可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为官,以当隐士终其生。他住在於陵时,有一次,一连三天没有饭吃,饿得头昏眼花,耳朵听不到声音,眼睛看不见东西。水井旁有一个李子,已经被金龟子吃掉了一大半。他爬过去,也顾不了许多,一把拿过来就吃,连吃了三口,耳朵恢复了听觉,眼睛也恢复了视觉。(事据《孟子》记载)从这件事,可见他的生活,落魄到了何等程度。而他归隐为人灌园,其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

陈仲子自愿放弃家中的富裕生活,辞高官而不做,过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表现了很高的思想情操,正所谓:人各有志。应该说,这与他妻子的高风亮节,是完全分不开的。
(《史记•邹阳传》、《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