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肯减损,就会增加!(三文)

曾敬贤


【正见网2015年06月06日】

一、肯减损,就会增加!

孔子读《易经》,读到损卦和益卦时,不觉掩卷长叹。子夏在旁,赶快起身问道:“老师怎么忽然叹起气来呢?”

孔子说:“肯自我减损的人,反而会增加,想自我增加的人,反而会减损,所以我想着不觉叹起气来。”

子夏问:“难道说我们认真修行学问、道德,不就为的自我增加吗?”

孔子说:“我说的自我增加,不是指道德学问上的增加,而是道德学问越高,人愈谦卑低下,这才是我所说增加和减损的意思。真正好学的人,是不断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和不足,虚心地面对一切,所以好的东西,才能进入心中,学问道德也才能充满起来。天地间的道理也是一样,万事万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一定开始变动,没有能一直停留在满溢的状态。

所以说: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什么样有用的话,就再也听不到了。以前尧贵为天子,治理整个天下。总是抱持恭敬谦虚的态度,来对待所有的人和事物。所以到现在,都一千年了,还盛名不衰。相反的,夏桀和昆吾,自认为了不起,全天下没有人及得上他们,他们宰杀人民像砍草一样。最后,整个天下的人都反叛了,落得身死国亡。到现在也近千年了,还恶名不去。从这层意义来看,礼法里所谓的:走路让长者先行,不争先恐后;在车上遇见三人以上,就要下车致意;遇到两个人,就向他们鞠躬。这些,都是要教人不可自满,才能持久吧!”

子夏说:“我一定把老师这些话,永远记住。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实践。”

二、传统的智慧教训

子路问孔子:“可不可以不管传统的教训,直接依据我自己的心意来行事?”

孔子说:“不行!以前有个东方的夷人,很仰慕华夏文明的礼法,他的女儿死了丈夫,他就依据寡妇不再婚的礼法,要女儿终身不再改嫁,却私下为女儿养了个非正式的丈夫。像这样看起来,是没有改嫁,但却完全违背贞洁的真正意义。又有南方苍梧一地的蛮人,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很慷慨地让给他哥哥,像这样乍看之下,似乎是兄弟间的礼让,但却完全不是礼让的本质意义。

“所以说,如果你将传统的智慧教训抛在一边,完全照自己的心意行事,很可能就像上述的两个例子一样,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来,到时候,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三、小棒子挨,大棒子逃

曾参到瓜田除草,不小心砍断瓜根,父亲曾皙很生气,顺手抓起一根粗棍子修理他,曾参被打得昏过去,好一会儿才苏醒过来,立刻说:“刚刚您责打时,手劲还是这么足。很高兴您身体这么健康。”

曾参回家后,还特别拿出琴来弹,想让曾皙知道他并没有丝毫的不高兴。

孔子知道这事后,便指示学生:“曾参来的时候,不准他进来!”

曾参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赶快向孔子请罪,孔子教训他:“相传,舜侍奉父亲瞽叟时,瞽叟要找他做事,舜就立刻出现在身边,但若要杀他,那绝对找不到舜。轻微的责备要恭敬领受,但如果父亲暴怒,拿起大棒子时,就得赶紧跑开。如今你却等在那里挨打,万一失手被打死,这不是陷你父亲于不义吗?还有什么比造成这种结果,更不孝的呢?而且你难道不是个人吗?杀死一个人犯了什么罪,你难道不晓得吗?你难道要让你父亲犯上杀人的重罪吗?”

(均据《孔子家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