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人对《三国演义》的误读



【正见网2015年02月16日】

中国的历史小说浩如烟海,可从来没有哪部小说像《三国演义》那样深入民心、田间街头、妇孺皆知,那么《三国演义》的主题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特别是民间老百姓世代相传?常记得很小的时候,村里的说书爷爷每每讲到三国刘关张时,台下的村民齐声喝彩,如今时过境迁,那些说书爷爷也早就过世啦,回到老家,看不到儿时的说书和唱戏,传统道德文化已经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一桌一桌的麻将机和世人的追名逐利。

那么《三国演义》为什么会世代相传呢?难道仅仅只是讲的斗智斗勇吗?或者是厚黑学?水煮三国?其实三国的主题连号称“三国专家”的先生都没有搞明白,他的品三国完全是曲解和误读。其实罗贯中先生已经明示了主题,那就是三国演义,用三个国家的历史来演绎“义”这个人性主题。稍微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都知道,泽披苍生两千余年的儒家思想宣传的是仁义礼智信,而义排在了第二位,排在了礼智信的前面,仅次于仁。因为仁是一种至善境界的体现,所以历代能达到仁的要求的寥寥无几,孔子在晚年的时候也才真正体会到仁的内涵。而义、礼、智、信作为一种做人原则,更容易让人去具体实施,这就是历代儒家思想多数都是论述义、礼、智、信较多,而《三国演义》就是通过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军事交往来表达了义的深刻内涵。关羽抛却了个人恩怨甚至国家的利益,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演绎了知恩必报、义薄云天的惊天形象,把“义”的内涵演绎到了极致。那么,曹操在得知关羽要离他而去,并没有杀他,任其过五关斩六将,是不是也是一种义的表达呢?所以《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长盛不衰,正是因为演绎了义这个崇高主题。所以很多史学家对罗贯中笔下的人物与历史不符较真时,老百姓对此却嗤之以鼻,因为《三国演义》已经深入到中国最底层老百姓的血液里,这一点,是中国大陆多少个易中天先生也撼动不了的。

而现代人特别是中国大陆的人,注重的是三国的计谋,甚至把三国的智谋应用在官场、商场、情场,什么厚黑学等等,没有体会到义的深刻内涵,实在是主次不分、舍本逐末。其实在罗贯中笔下,智谋是包含在义的范畴里面的,是先有义后有智谋,先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有诸葛亮的各种智谋。换句话说,如果遇不到忠君爱国的明主,诸葛亮宁可老死于草庐也不愿涉足纷乱的官场去展现他的智谋,而这正是诸葛亮的可贵之处。也是一味注重计谋忽视道德正义的现代人所弄不懂的。甚至有人说,假如诸葛亮投靠曹操,不早就帮助曹操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啦,真是贻笑大方啦!重利轻义的人又如何理解的了呢!如果三国仅仅只是表达计谋的话,那就太肤浅了,只能算是一部兵法小说啦,其实不是,是贯穿了很高的道德标准在里面,那就是远远超出了孟子所说的“上上下下都争夺利”的范畴,那是一种无私的境界,那就叫义。可惜“三国专家”的先生本末倒置,写了很多三国的书,搞了很多三国的演讲,至今还没体会到三国的真正内涵,至今也没有进入罗贯中的内心世界,所以无论你怎么干煎还是水煮,都无法探知三国的真正内涵,更谈不上深入民心啦,只能在大学教室里污染那些纯真的大学生,让他们忽视了道德和正义而重利、轻义,搞标新立异满足现代人变异的猎奇心理,从而提高知名度博得一点名利。

历史绝不是教人尔虞我诈,更不是教人如何算计人,而是教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正是把握了这一点,《三国演义》才可以长盛不衰,并深深植根于老百姓的心底,并世代相传。

《三国演义》除了诠释义这个主题外,还有因果报应、顺应上天、人算不如天算等等道理。刘备想当一个爱民如子的明君,诸葛亮鞠躬尽瘁,有着杰出的治世能力。但即使蜀国占据人和,明君、良相和百姓的支持,但依然阻止不了汉朝灭亡的天象。这就是天要变,人是挡不住的。那么当下的天象又是什么呢?共产党为祸人间近百年,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也严重破坏了令世人惊叹的五千年的中国神传文化,特别是给中国大陆民众带来巨大的创伤和毒害,使身处大陆的中国人受其毒害而不自知。崇尚真善忍的法轮大法正在启迪世人失去已久的良知,席卷世界的三退大潮(退党退团退队)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天灭中共的天象早就昭示,人只有顺应天象,从思想和行动脱离中共,才能避免和中共一同覆灭,也许这就是神给人最后的机会。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