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宰相丢弃诚信,果然死于非命!(数文)

慧淳


【正见网2014年08月29日】

一、徐氏贞烈,勇骂国贼!

宋朝时代,张弼的妻子叫徐氏。有一年,金人来攻打扬州,政府官兵糜烂不堪,听说金人来进攻,非但不和他们对抗,反而乘乱无恶不作,大肆掠夺百姓,抢占民女。在兵荒马乱中,徐氏被他们抓去,官兵们想强暴她,徐氏瞪着眼睛大骂:“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里养了你们这些人,就是当国家有难的时候,要你们挺身而出!国难当头,你们不能同赴国难,反而借机做了强盗,去抢劫百姓。可惜我是女子,不能把你们的头都砍了,替国除奸,也替百姓报仇!我怎么肯低头甘受你们的污辱呢?求你们快点把我杀了吧。”

那些兵士听了这一番话,又羞又恨,就用刀刺杀了徐氏,把尸体抛到长江里,如豺似虎,扬长而去。

知耻的品德,对于妇女是最重要的。能够保全好自己不被污辱,女子总比男子做得好。徐氏能够在乱世之中,挺身而出,痛骂国贼,大义凛然,并且视死如归。看看她的浩然正气,怎能不令人钦佩!而那些向人民乘机施暴,抢掠奸淫之徒,最是可耻可恶!真是败类呀!

【笔者附言】当今的中共,对外卖国,对内压迫;军警似盗,官员如贼;抢劫田地,毁房强拆。抓妇掳娇,街边撕抱…光天化日,罪孽滔滔;天必灭彼,时刻不遥!

二、计氏写“何愧!”二字,为子送行

宋朝时,张浚的母亲叫计氏。当张浚还是小孩子时,计氏就让张浚以父亲为榜样,教他做人的道理。后来,张浚成人长大,在朝廷做了官,亲见奸臣秦桧,把握大权,贻误国家,一日胜似一日。

张浚对秦桧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想劝谏皇帝,好让皇帝觉悟。可是他又怕进谏会得罪小人,招致祸害,想到母亲年岁已高,自己若有什么闪失,将无法奉养母亲。张浚左右为难,主意不定,心内忧愁,竟致身体日渐消瘦。

母亲见张浚忧愁、虚弱的样子,就问他是何缘故?张浚如实告诉母亲事情的真相。计氏知道后,也不回答儿子的话,只是读着张浚的父亲在绍圣初年,对别人说的一番话:“我情愿遭受死罪,也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我要不说,我就是辜负了皇上。”张浚听母亲这么一讲,就决定上书,劝谏皇上。但是,果然不出所料,奏章呈到皇帝那里不久,张浚就被贬了官,被流放到偏远地方去。

送行时,母亲对张浚说:“儿啊,你就安心地去吧,因为忠直而得了祸,这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到了那里,你只管静心读你的书,不要把家里记挂在心上。”

汁氏可以算得上是很善于教子了。当儿子被贬时,计氏非但不怨,还写下“何愧”两个字,为他送行,予以激励。难怪人们对她的称赞,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三、越姬是一位贞信的女君子

周朝时代,楚昭王有一个夫人叫越姬,是越王勾践的女儿。一次,楚昭王同越姬和另一位叫蔡姬的一起游玩,一高兴,楚昭王就和这二位夫人约定要同生死,蔡姬一口就答应了,可是越姬却没吭声。

后来,楚昭王病了,病得很厉害,越姬就说:“我来为大王祷告吧,我情愿代大王死,到了地下,给大王驱逐缠身惹祸的狐狸精们。”

昭王觉得这样对越姬是不公平的,但越姬说:“从前大王约了我们同生死,我当时虽然没答应,可是心里却已经答应了的。我听得古人说过,守信的人,决不欺骗自己的心;有义的人,决不虚设事情。现在我为大王去死,是为了那一份承诺、那一份义,绝不是为了讨大王欢心。”说完这话,越姬就自杀了,她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内心的信诺。

越姬不是死于情,而是死于义;不是死于言,而是死于心,这难道不是一位贞信的女君子吗?

四、死于守信,足录史册

周朝时,晋国的丕郑(人名)从秦国回来,听说里克(人名)死了,就去拜见共华(人名),问他:“这种时候,我能去晋国吗?现在应该没有危险了吧?”共华回答:“我也说不清楚,也许可以了吧?”

于是,丕郑就回到了晋国,结果晋惠公马上就把他给杀了。有个叫共赐的人,对共华说:“现在国家形势危急,你也有危险,也许你现在逃跑还来得及。”共华回答说:“丕郑回到晋国去,是我出的主意,我要在这里等他呢。”共赐说:“听说他已死了,还等什么等啊。再说,谁知道这回事呢?不要管他。”

共华说:“这是不可以的,我明明知道他到晋国去了,如今我独自逃走,这是不守信用;我给他出的主意,却使他被困住,这是没有智慧;见到他被困住了,我还怕死,这是没有勇气。我身上背着这三种大罪过,还能逃到哪里去呢?你去吧,我就在这里等死好了。”

孔子曾经说过: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百姓没有诚信,就无法在世上安身处世。这说的就是“人要以信为本”呀。人如果没有了诚信,不仅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而且将为人们所不齿。谁能做到不死呢?如果是因诚信而死,就能树立起世人的诚信之心。共华也是里克、丕郑的同党,但他死于守信,则是值得记录于史册的。

五、宰相丢弃诚信,果然死于非命!

周朝时代,晋国、楚国、齐国、秦国…等十四个诸侯国,将要在宋国会盟(会盟:古代诸候间的集会,结盟)。楚国人个个在衣服里面穿上了铁甲,想趁机攻打晋国。

有个叫伯州犂的人,是个正义之士,就说:“天下的诸侯,来在一起聚会,我们楚国却要做这样没有信用的事,恐怕不行吧?”并一再请求把铁甲脱了去。

但当时楚国的宰相子木,就是不允许。无奈,伯州犂只好退了出去。退出去以后,他说:“宰相不出三年,就要死了,他想图一时快意,却抛弃了信用,他的心志能得逞吗?心志是用以发言说话的,说话是要表现出诚信的,诚信是用来坚定心志的。心志、言语、诚信这三者,用来安身立命。他诚信都丢了,哪里还能活过三年呢?”

到了第二年,宰相子木,果然死于非命。

会盟,就是用以表示诚信的。宋国的会盟,本意是想通过会盟,让诸侯之间的战争,止息下来。诸侯渴望诚信,因此才来会盟,而楚国不讲诚信,这是抛弃了诸侯会盟的根基。楚国伯州犂提出要守信,宰相子木,却舍弃诚信。而舍弃了诚信的宰相子木,竟在第二年果然死于非命,这就是天谴,绝非偶然。

六、赵柔太守,诚信宽厚

北魏时代,有个人名字叫赵柔,是金城人,他从小就以德行好、学问高而出名。后来他当了河内太守,诚信宽厚,很有政声。

有一回,他在路上捡到别人丢失的一串金珠,他千方百计找到了失主,把金珠归还给他。

后来,有人送给赵柔几百个挖地用的铁锹,赵柔留着也没有用,就和儿子赵善明一起,拿到市场上去卖。他只开到相当于二十匹绢的卖价,儿子知道这个价钱,实在是太便宜了,就想收回来不卖。赵柔对儿子说:“和人家做交易,已经讲定了价钱的,哪能为了更大的利益,就出尔反尔呢?(原文是“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最后,他还是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卖给了那个人。

各方人士听说了这些事,都对赵柔非常佩服。

要个好价钱再把东西卖出去,这是经商者通常的想法。为了达到这个目地,有人想方设法垄断市场;有人趁机屯积货物,从中获利;更有人根据货物供需的多少,而屡屡变更价钱。这些,都是诚信和品德不牢固的原因。

赵柔教育儿子的一番话,完全可以作为诚信经商的楷模。

七、县令离任,百姓跪拜送行,场面感人至深!

梁朝时,傅岐在始新县当县令。县里有两个人,因事斗殴,闹出了人命,官司打到了府里。府里把凶手抓到,用尽了各种重刑拷打,凶手始终不肯招认。府里就把这桩案子,移到县里去判审。

傅岐叫人把那凶手身上的手铐脚镣,都解除掉,和颜悦色地询问他,凶手当即就承认了杀人的事实。

按照法律,这个凶手是要抵命的。恰巧这时“冬至”到了,傅岐就放他回家去过节。

监狱官一再反对说:“古代是有放犯人回家过节的例子,但这个犯人先前死不招供,放他回去,恐怕再也不会回来,断断使不得。”

傅岐却道:“没关系,如果凶手失信,不回到监狱来,我将担负一切责任,甘愿接受惩罚。”

果然,假期一满,凶手就如期回来了。当时府里的太守,很佩服他的以德服人,就把这事,禀报到朝廷了。

许多朝代,都有过与傅岐相似的事例。像晋朝的曹摅、南宋的王志等等,都有过放囚犯回家,而后囚犯如期回来的事实。正是因为他们对百姓广施恩惠,讲守信用,所以,老百姓才不忍心欺骗他们。

傅岐是一个有名的好官,在他离任之日,全县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全都跪拜着送他出境,哭声在十里之外,都能听到。那场面,实在是感人至深啊!

(以上均据清代蔡振绅《八德须知》)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