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唐太宗从善如流,依法办事,再无二话(数文)

秦如初


【正见网2014年08月11日】

一、罗道琮守诺、送尸骨回家

唐朝时代,有个罗道琮,因为给朝廷上奏章,忤逆了皇帝的意旨,皇帝就把他发配、流放到岭南的蛮夷之地去了。

在岭南,那里早有另一个人,也是被流放而来的,当这个人快死的时候,哭着说:“难道我真要孤零零地、尸骨抛在异乡了吗?”

罗道琮就对这个可怜的“同是天涯沦落人”说:“相信我,倘若有一日我能赦免回家,我一定不会让你独自留在异乡的。”

那个人死后,罗道琮就把他葬在路边,做了个记号。

后来,罗道琮果然得到了赦免,要回老家了,他守诺要去掘出那个人的尸骨。没想到此时,刚好是南方的雨季,大雨一场接一场,路上的积水很深,他怎么也找不到当初那个人的坟地了。

罗道琮忍不住恸哭起来,哭着哭着,忽然路上深深的积水,竟像煮沸了一般涌动起来,罗道琮祷告说:“若是尸骨在这里,这水,就再涌动一下吧。”那积水,竟然真的又涌动了一下。罗道琮就在这个地方,仔细、不断地寻找尸骨,后来,果然找到了。

就这样,罗道琮信守诺言,终于把那个人的尸骨,送回到他的家乡。

二、曹彬用计:要将士保证不滥杀人

宋朝初年,有个良将名叫曹彬,奉了宋太祖皇帝的命令,去攻打南唐国。还在出征前,太祖皇帝就对曹彬说过:“城池攻陷之后,千万不可杀戮平民百姓。”

于是,在城池就要攻破的时候,曹彬忽然说自己病了。将士们都来问候他,曹彬就对他们说:“我的病,不是吃药可以治的,但只要诸位诚心诚意,发誓在破城之后,决不乱杀一人,这样我的病,就可以痊愈。”

于是,各位将士,焚了香,发了誓:保证不滥杀一个人。到了第二天,城池被攻破了,果然,每个人的刀上都不沾一滴血。

南唐后主李煜,带着军队来归顺时,曹彬及部下,还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对待他们。

曹彬下江南不杀一人,成为千秋佳话。只因他们信守太祖的劝诫,且惟恐部下未能信守,故意称病激诫。古称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看来曹彬这样的良将,倒是例外。

三、认死理,讲实话,想死终未死

北魏朝有个官员叫崔浩,因为修整国史,犯了死罪,崔浩被杀了。

那时候,有个叫高允的人,是崔浩的同事,觉得崔浩死得无辜,便要求拜见世祖皇帝。见面后,他对皇帝直言道:“国史是我和崔浩一同编纂的,里面大部分的注疏,也都是我一人注的。”

世祖皇帝很生气,说:“照这样说来,你的罪名,比崔浩的还大呢,你还有什么活路?”太子平素知道高允的德行,在一旁,有心替他开脱罪名,就说:“父皇息怒,父皇息怒。依我看,高允是见了您的天威皇严,吓得迷乱,而口出胡话了!”

高允却并不领太子的情,继续镇定地对皇上说:“我知道微臣之罪,该诛灭九族,现在死到临头,更不敢讲虚妄之言。刚才所说,句句实言,绝无造次,也非迷乱。”

世祖皇帝一听,非常震惊,觉得高允确实是个诚信和有勇气的人,情不自禁地称赞道:“你真是一个贞信的臣子呀!”于是,他的罪,也就被赦免了。

四、“我做不到口是心非”

唐朝的魏征,是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他曾经对皇上有一次失信于百姓的事,劝谏过唐太宗几回,但太宗没有听取。后来,太宗皇帝再对他说些什么事,他就不回答太宗了。太宗皇帝说:“你答应了之后,再来劝谏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魏征说:“从前,舜帝就警诫过:做人应表里如一,不可表里不一。现在我作为臣子,倘若心里明明晓得不是,但口里却勉强答应,这就是表里不一了。我做不到口是心非呀!”

太宗皇帝听了,益发觉得魏征是个可爱又可敬的好臣子,就笑着说:“别人都说魏征傲慢,我倒越看他越觉得可亲呢。”

贞观之初,善政累出,多是因为魏征直谏、诤言所致。所以前人说过:做臣子的,不要仅做忠臣,更要做一个良臣、诤臣。

五、唐太宗从善如流,依法办事,再无二话

唐朝时代,戴胄担任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少卿:中央审判机关的主官)。唐太宗皇帝发觉朝廷存在好些假冒的官员,他们多半是顶替了祖上的门荫,而取得官员资格。皇帝大为生气,便下了一道敕令,叫那些徇私舞弊的人,自己出来坦白检讨,倘若不自己出来禀明,一经查出定要治其死罪。

果然,很快就有一件假冒顶替的案件,浮出了水面。太宗皇帝就要把当事人处死。

当时,戴胄正做着司法官,他根据法律给那个人判罪,按理,那个假冒顶替的人,应判处发配、流放才是。这就与太宗皇帝要治他死罪,有冲突了。戴胄赶紧上奏太宗皇帝,讲:“要根据法律,给那个人判罪。”

太宗不悦地说:“那你就守着你的法律,判他流放罪吧。但你懂不懂:这样一来,我就言而不行,失信于天下了!”

戴胄回答道:“敕令是由皇上您一时盛怒之下,决定的,可法律却是国家用以昭布、取大信于天下的。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望皇上还是遵从法律为上。”

唐太宗听了这一席话,从善如流,依法办事,再无二话,愉快地依从了戴胄的意见。

六、宋璟冒死,劝人讲真话

唐朝时代,有个出名的好宰相,叫宋璟,做官很是正直无私。那时候,有个叫张易之的人,他诬陷魏元忠,说魏元忠对朝廷不满,经常在背后说朝廷的坏话。

不但如此,张易之还动员了另一个叫张说的人,来做假证,暗地里,他许诺张说:“只要你做假证成功,就给你一个肥缺官职。”张说抵挡不了诱惑,就答应了张易之。

后来,张易之和张说,就在朝廷上假戏真唱,但张说身为假证人,心虚得很,露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模样。这番情形,被宰相宋璟看到了,宋璟就对张说道:“一个人的名誉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能为了贪图私利,而去陷害正直的人。你还是说实话吧,倘若因为说了实话,而遭遇不测,我一定会到皇上那里去救你的,大不了,我和你一同赴死。”

宋璟这番话,说得恳切真挚,张说确实被感动了,便听从了宋璟的话,在朝廷上终于讲了真话,魏元忠因此得以免罪。

七、郭子仪忠实诚信,使天下人皆敬服

唐朝的郭子仪,赏罚分明,忠实诚信,声名远扬。一次,回纥国进兵中国,郭子仪做着汾阳王,便差了部下李光瓒,去劝说他们好好退兵,回纥人都说:“久闻郭公(郭子仪)大名,他既然在此,可以出来让我们见见吗?”

郭子仪就要出去见他们,左右随从及部下,都认为不妥,说:“这些狄人,往往诡计多端,狼子野心,哪里就可以相信他们的话呢?”

郭子仪道:“现在,回纥军队,比我们的要多上几十倍,按力量,我们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他们的。所以我更要对他们表示出自己的真诚,或许真可以使他们退兵。”

说完,郭子仪脱下身上的铠甲盔帽,身无兵器,态度坦然。诚挚地去见回纥人的首领。回纥人感慨、佩服之余,也言而有信地全部放下了武器,大家纷纷下拜说:“你果然是我们的郭爷爷呀!”

郭子仪功盖天下,位极人臣,而众人皆信服,尊贵为尚父,也宠辱不惊,身立三朝,执掌强兵。有个叫程鱼的人,曾百般诽谤他,但君王终不相信。

从上述这些,足可以见出,这个汾阳王(郭子仪)真是一个以个人魅力,忠实诚信,使天下敬服的男人呀!

(均据清代蔡振绅《八德须知》)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