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渑池道中的侠义客商(数文)

恭谨


【正见网2014年07月23日】

一、刑部尚书的自省自责

有一个走路时身体弯曲得手都能摸得到鞋子的驼背人,住在尚书的家中,做佣工。

有一天,他的主人刑部尚书,从外面回到家里,见到一群喜鹊,在屋旁乱叫,便问这是怎么回事?有人告诉尚书说:“那个驼背人,从树上的喜鹊窝里,捉走了几只小喜鹊,所以老喜鹊就叫个不停。”

刑部尚书把驼背人叫来,责备它说:“你背驼得手都摸到鞋子,这已经是前世不修德行的报应了!你为什么还要干这类伤天害理的事?你赶快把它们(捉来的小喜鹊)放了,我可免你一顿鞭子!”

驼背人便拿来小喜鹊,爬上树去,把它们放到喜鹊窝里,仍然爬下树来,一点儿也不显得吃力。

刑部尚书看完驼背人干的全过程,感叹地说:“天下事,从道理证明不可能,但实际上存在的事,太多了!我身为刑部尚书,如果有人来告状说:‘背驼的走路手都摸得着鞋子的人,能够上树干坏事。’我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我反复回顾、思考:百姓中被我误判的冤案,一定很多啊!我自视甚高,一定会有很多错判的地方呀…...”

在一个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眼里,一件不被人看重的小事,也能成为警惕自己的启示。

二、荣贵而不置田园

唐代人张嘉贞,长期自居要职,但是却不置办田园家产。在他担任定州知州时,有几个知心人,要为他买些田产,张嘉贞说:“我有愧于历次高位殊荣,还曾经当过宰相。我活着的时候,难道还怕没饭吃吗?我要是做了对不起国家的事,而受到惩罚,即使有很多田庄,也是保不住的。凡是我所见到的广占良田的在朝大臣,到他们去世以后,这些良田都被他们的无赖子弟,在酒色上挥霍了,这也太不值得了。”

三、“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纪元1516年,在江西南部等地,发生了贼寇闹事。王守仁被任命为镇压闹事的官军统帅,率领兵马到江西去。

王守仁经过比较充分的准备以后,立刻率领广东、福建、江西三省官军,对闹事者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闹事者被镇压下去了。

撤军回来的路上,那些自以为镇压闹事者有功的将领,个个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只有王守仁神情严肃,默默无语地骑着马,慢慢行进在崎岖的山道上。

一个谋士悄悄问王守仁:“大人,我们这么快就取得了胜利,您应该高兴啊!为什么还闷闷不乐呢?”

王守仁说:“用兵剿灭这些造反的百姓,并不是很难的事。可是,你要把他们心里造反的想法去掉,使他们根本不造反,这可就难了!你想,我们朝廷有不少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贪赃枉法,压榨百姓,弄得他们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病了无钱治,死了连口棺材都没有。他们又愚昧无知,不怕王法,一有风吹草动,就起来反抗朝廷。他们反抗朝廷的那些想法,就是‘心中贼’呀,消灭它可真不容易!我正在苦思苦想这个事情。再说:那些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贪赃枉法,压榨百姓,才使得百姓闹事造反,他们的私心,也就是百姓的贼、朝廷的贼;一切人的私心,都是人们良心的贼!个人清除私心,才能做个好人;官员们清除私心,国家和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但是,要破除人们的私心(心中之贼),却是很困难呀!所以必须重视道德教化。”

四、杨朱谈工作方法问题

杨朱曾对梁王说:“治理天下,像把东西放在掌上运转,一样容易。”

梁王笑他说:“你连一妻一妾,都治理不好;三亩大的园地,都种植不茂盛。竟说治理天下容易,真是笑话!”

杨朱于是用牧童与尧舜牧羊的故事,来向梁王说明道理。

杨朱说:“成百只的羊群,只要一个牧童跟在后面,叫它们往东,它们就往东;叫它们往西,它们就往西,不是很容易的事吗?而假如叫尧牵一头羊,舜拿着棍子,在后面赶,那羊却怎么也不动,这其中的道理,正如能吞下船只的大鱼,是不能游在小河里;能高飞的鸿雁,不会停留在小池塘。所以说:要做大的,就不要去计较小的;而只能做小的,心里也就不要总惦记着大的。这就是成功的方法问题。”

我们的一生,也正如这个故事一样,既然尧舜连一只羊都赶不了,却可以治理天下。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不也是这样吗?也许这种工作干不成,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事另外一种工作。如果真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又何必非此路一条呢?可以换一换、改变一下方法试试看!

五、流言止于智者

隋文帝时,有人控告大都督邴绍讲朝廷的坏话,诽谤诋毁朝廷。

隋文帝大怒,要把邴绍杀死。工部尚书长孙平(人名)进谏说:“江河湖泊 能接受污浊流水,所以才能变得那么深;高山大岭 能容纳万物腐体,所以才能成为那么大。我很想达到这种程度却很难实现,望陛下有超过山海的气量,使原来就很广阔丰富的美好德行,更加美好。俗话说:‘不痴不聋,不能做大家庭的老翁’,这话虽然说的是家庭小事,却可用来比喻大的方面。邴绍即使是真说了朝廷的坏话,下面也不应报告陛下。陛下若要杀他,我担心百年之后,会影响陛下的形象。”

隋文帝听了这番话后,便赦免了邴绍。就这件事,隋文帝还告诫群臣:“此后有关诽谤的言行,再也不要向上报告了。”

传说,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萨,由于他的心地无限光明与无量的慈悲,经常在地狱中挽救众生。当他走过地狱燃烧的烈火时,每一朵火焰,都化成最美丽的红莲花,来承受他的双足。地藏王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正是这种广大包容的心灵,使烈火化作红莲。

六、送礼者必有所图,要小心!

智伯准备攻打卫国,便先送给卫国国君骏马四百匹和白玉一块。

卫君非常高兴,群臣都来庆贺。唯有南文子面带愁容。卫君问他:“全国上下皆大欢喜,而你一人忧心忡忡,这是为什么?”

南文子说:“无功而受到赏赐,没有贡献而受到礼遇,不能不问个究竟!四百匹好马,一块白玉,这样的厚礼,应该是弱国送给强国的。而现在,却是强大的晋国,送给我们卫国这样的小国,你应该慎重对待这件事。”

卫君把南文子的意见,告诉了边境部队,要他们提高警惕,严防晋国的偷袭。

智伯果然在送礼之后,就起兵袭击卫国。但是军队刚到卫国边境,就发现卫国己经戒备森严,便立即下令撤兵,说:“卫国有能人,预先知道了我的计谋。”

七、百姓为什么不救官吏?

有一次,邹国与鲁国打起来了。邹国的老百姓,眼睁睁地看着本国的官员被杀死,却不肯去救援。结果,邹国被打得大败,不少官吏死在战场上。

邹国的国君穆公,把孟子请来,问他应该怎么处置这件事,说:“我们和鲁国打仗的事,先生大概已经知道了吧?鲁国杀死了我们三十三个官员,可老百姓一个也没有死。这说明他们(老百姓)是故意见死不救!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我真想严厉惩罚他们。可是,他们人太多,又不能都杀掉。”

孟子叹了一口气,说:“这件事,我也知道了。我想,您还是别忙着惩罚老百姓,倒是要先想想:老百姓为什么不去救援官吏?”

“那还想什么?他们胆小怕事。”穆公大声说。

“那不一定。”孟子摇摇头说,“据我知道的,您的百姓遭了灾,没吃的、没穿的,但是,在您谷仓里堆满了粮食,府库里积满了钱财。那些地方官,不仅不如实地向你报告灾情,而且还时常虐待老百姓。以前,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做君王的,要时刻警惕呀:你现在做出来的,将来说不定就要得报应呢!这一次,老百姓不肯去援救遭到危难的官员,不就是还报吗?如果您在百姓遭灾的时候救济他们,官员们也爱护他们,百姓自然也就会爱戴国君和官吏。打起仗来,他们当然也肯替自己的长官拼命。”

八、渑池道中的侠义客商

在通往渑池的路上,有一辆车,装满了瓦瓮(瓷器),堵在了一段狭窄路上。正赶上天气寒冷,冰雪很滑,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这时路上官车、私车、作生意的,旅行的…...排成一长队,马匹就有几千,密密麻麻地拥挤在瓦瓮车后面,没有任何办法。

这时一位叫刘颜的客商,赶车也来到这里,问车上的瓦瓮值多少钱?车主回答说:“七八千。”

刘颜马上打开袋子,取出价值七八千的上等绢,当场给了那瓦瓮车主,然后,立即斩断绳子,把瓦瓮全部推下山崖。

不一会儿,车上没有了瓦瓮,车子轻了,得以前进。拥挤在后面的车主们,也就欢快的呼喊着,迅速地向前走去。

这位渑池道中的侠义客商,他的做人原则有两点:一是愿意损己惠众;二是能够立除阻碍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而不惜代价!若是这样的人,当了国家的领导者,这个国家一定会国泰民安,兴旺,迅进!

(均据冯梦龙《智囊》)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