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教我写文章:以德为重,放下对文笔的执著

日本大法弟子


【正见网2014年07月19日】

说实话,我曾经是个一提写文章就要逃跑的人,因为误解没有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词藻,是无法写文章的,写出来也会让人笑话的。但是,我最后却走了以平实的文风写文章证实法和写工商稿救人的路。并得到了世人的肯定。对写文章经历了从自卑,没有自信到终於恍然大悟的过程。我今天终于明白,文章的根本实质在于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对人做人有意义的言行、思想、故事以及关心救助民生的疾苦。

十几年一路走来,有成功有失败,最后发现,我的每一次成功都来自大法的指导,使我彻底的放下了对文笔的自卑和执著。摆脱了它对我的束缚。并清清楚楚理解了古人为何赋予了文章“文以载道”的根本内涵和位置。

我的三篇工商稿的故事

虽然对自身而言,如今成熟了很多,但是最让我难忘的却是刚开始写工商稿的那段岁月,有三件事直到今天都刻骨铭心。最后一件则完全让我对自己身为一个大法弟子感到自豪,我知道那是师父对我的鼓励。也知道了为何我们大法弟子才是当今社会的主角和风流人物,是有足够能力带动常人走回正道的。

因为当时记者少,我被推上了这条路,跟着销售同修去采访。很有意思,我一开始写的这几篇印象深刻的工商稿都跟台湾有关系。第一个客户是一家当时教流行社交舞和现代舞的舞厅女老板,在人们看来,这是个文化层次较低的经营者。那时我虽然认为她最大的优点在于象对待家人一样对待自己的职员,很有人情味,最能拉近与人的距离,让人安心和放松。作为台湾人,她身上留有待人的传统思想。虽然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吃了很多苦,在家中从小照顾弟弟妹妹的经历与思想,是她经营这家舞厅最光彩的地方,做人亲切体贴。这些部分不仅能让人对她的舞厅感到安心和放松,还能启发人经营重在做人,应该重点突出。但是我由于第一次写,明显信心不足,虽然尽了全力,我还是为自己没能极尽运用华美的舞姿描写来给她添光加色感到不安。心中充满犹豫,她会不会不高兴。

结果她读了稿件后沉思了好些时候,我感到非常不安。最后她终于开口,你们报社写东西的角度跟以前我碰到的很不一样,能感到很用心,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心,不过有一点,语言也不象别家报社那样华丽,不过很容易让人看明白。我当时一听,马上急急的说,那我把语言再修改的更优美一些。她又看了看,肯定的说,不用了,也许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写法,但是不需要改了。那时我遇到这件事,不知道这些反应是好是坏,心中依然没有自信和肯定的认识,如今想来,都是我自己的执著带来的。我们处处想到要启发人的善念的想法和角度是完全正确的。那时因为紧张,总怕常人不满意,非常看重表面的文笔,一时还想不起师父为了救人,大法书都用了最能让人理解的现代白话文的语言来写,还叮嘱我们:“那么也就要求学员的手抄本字迹要工整,叫文化不高的农民要看的懂,而且手抄本和印刷本同样有法的威力。”(《法轮大法 精進要旨》- 手抄经文的处理)。只是知道大法启发我要有救人道德的使命。

也许是师父看到了我的不安,之后不久安排给台湾观光局写报道,要整版介绍台湾,我被要求采访局长,带着不安和压力。我学法时师父提到大唐文化,一下明白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台湾保留了中国从饮食到古建筑和人文思想以及山水的映象,是缩影,是宝岛,是个有特殊使命的地方,我一下清晰起来,知道怎样写台湾了,读了所有手上和网上的资料,加上采访的内容,我很快成文。我的语言还是原样,但是这一次,我对语言的执著变淡,因为我的心就是要反映出台湾传统的文化风貌。启发人珍惜这块美丽的宝岛。果然,局长看后很吃惊,说,大纪元真是不得了,居然有这种才能,写出这么好的角度,太让人惊叹了。这一次我和销售的同修非常兴奋,她为了鼓励我不要紧张不安,对语言从不执着,一心想着启发人对传统的再认识就行。我们思想统一,写出了受到肯定的文章,悟到是师父对我们善心的鼓励。同修对我说,你看,上次舞厅老板的反应你不安,这次不会了吧,台湾观光局局长,那可是个有文化的人,见过多少媒体,见过多少记者写的文章,却这样称赞你写的文章,你还怀疑什么。我从这件事明白了,这是师父在安慰我,只要我们心正,就会得到神的协助,给我们开路。

最后一件事,对我是更大的触动,台湾观光局为打开芒果销路,要对日本介绍,于是召开记者招待会。我这次没去,只是根据同修提供的网上官方材料,和我自己找到的补充材料,按照法理的要求,写完后由同修带去。结果,同修在会上读完我们的想法,会后,很多记者围过来,纷纷询问这种角度是如何想出来的,可不可以教教他们。同修兴奋的告诉我这些,我们对师父感激万分,没有师父的指导,我们如何知道文章应该走什么方向?应该表现什么?同修高兴的跟我说,终于体会到,大法弟子真的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角和风流人物。我们只要走正自己的路,无论做什么,常人将来都要跟着学的。

这三件事对我影响最大,我消除了对文笔的执著,后来更清晰的认识到,师父的法,就是我们写文章的典范,只要能救了人,能让人看得懂,能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古人教导我们以德为重,文以载道的根本原则

其实古人一直讲“文以载道”,我们传统的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最重要,因为那是做人思想的基本纲要,而孔子的《论语》摆在儒学首位,但是,只要读过《论语》二十篇,就会发现,基本上是弟子问孔子答这样最简单的记录,根本没有任何文采可言,但是孔子对如何以德治国,如何理解孝敬父母,如何理解君臣关系,如何理解礼仪,也就是做人以德为重的思想,虽然话语不多,都点到了实质,是儒家群经之思想基础和根本。以后的书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发挥,尽管后来者从《孟子》开始,写得更丰富,故事更完整精彩,但是,思想本源都离不开孔子的基本思想。因此谁也取代不了《论语》的位置。

又比如五经中,《诗经》居首位,要说《诗经》在文学形式上多完美成熟,根本谈不上,之所以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它记载了各地民风,民情,尤其风、雅、颂三部分,各国国风最能了解当时社会人们的思想和境遇,最有价值。再看《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鼻祖,为黄帝问其老师一问一答的记录,阐明人体健康与宇宙阴阳五行的协调平衡的关系的道理,不懂这些基本医理,就不懂如何运用经络穴位和草药来使人体五脏六腑处于平衡的正常状态。后世不管出了多少书,有多少流派,都跑不出让身体阴阳五行处于平衡的调理,只不过具体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各有所长,写的更详尽罢了。

再看历史上千古传颂的文学作品,表达修道思想、仁义忠孝,济世救民的作品永远处于主流,而描写儿女私情的,风花雪夜的,永远处于边缘的位置,所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人的作品,因为反映正确的人生哲理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刻关注,被千古传颂。这些就不一一列举了。古人早就告诉我们,文章是要起到德化的教育作用的,内涵才是根本,文笔优美只能为更好的体现内涵时才用,如果刻意追求,则会适得其反,绝不可本末倒置。

虽然大家看神韵很感叹音乐舞蹈方面的完美,但是往往忽略了歌词的平实易懂(个人理解),我想这些也许就是师父对我们文章救人上的启示和教导。我并非在否定文笔要优美,但是不可成为执著和刻意追求。

个人所悟,不足之处,请指正。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