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秀:戏闹书院之——快乐达人

紫韵


【正见网2014年02月21日】

古代书院是传承文明,传播思想和文化的载体,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中华民族就确立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所以汉族是以文化确立的,也是以文化融合各个民族,由繁星点点汇聚成灿若星河的中华文明,从此孔子不再属于春秋时代了,他已是属于千秋万代的孔圣人。

书院教育对正统文化的传承,为一个民族踏出了通往未来的圣贤之道,塑造了中华民族文质彬彬的君子气质。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寒窗苦读的儒生常常被人戏称为书呆子,岂知他们在苦嚼书本时也不忘给自己找乐子,其中也不乏精灵古怪的学子,闹出点乱子给大家提提神,使得求学路上并不寂寞,趣味层出不穷。舞台上儒生们正在摇头晃脑的读书,文章朗朗上口已是读得口干舌燥,盘坐的筋骨酸麻,忍不住的就伸伸懒腰,略一放松后继续读书,大家正在难熬之时却发现有个小儒生偷懒,公然抱着书本打瞌睡,做起了春秋大梦,周围的学子开始笑他不用功,要帮他把瞌睡虫吓走,就跑到背后猛击一掌,吓得小儒生一下跳起来,睡眼朦胧的左右环顾以为被先生发现挨了板子,又忙坐下抱起书简装样子,众人一哄而起学着孔夫子的腔调笑他:“朽木不可雕也”。

大家开始讲书,交流心得,用功读书的儒生把所学的文章讲的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已是满腹经纶笔如游龙,令人佩服,前途无量。小儒生偏不服气,拿着书简又辩不过人家,不下苦工哪来的锦绣华章,奈何肚里没装进多少墨水,读书不得要领,腹中空空讲不出个所以然来,没得惹人笑话。幸好下课时间到了大家都跑到院子里活动筋骨,这时小儒生又想要用功读书了,拿着书简跑来跟同窗讨教,人家一看书简都拿倒了,忙帮他纠正,诚心的帮他补课,谁知小儒生道心不坚经不得一点诱惑,大道理听不几句就被别的同窗叫去跑到大树底下一看,咦!好大的马蜂窝啊!顿时来了精神,别看讲书不行调皮捣蛋争个第一还是没问题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就要显摆自己的勇敢——敢于捅马蜂窝的精神。马上招呼大家,提议把树上的马蜂窝捅下来玩,立刻引起众人的兴趣和支持,这时有人出来反对了,读圣贤书的人自然要有仁爱之心,马蜂招谁惹谁了,不劳而获还想吃蜜想的美,何况马蜂也有捍卫家园的权利,捅下来后果很严重。

正在兴头上哪个肯听,小儒生找来扫帚跑到树下跳着高的够那个马蜂窝,几下就给打了下来,一落地窝里的马蜂就炸了营如弹珠一般喷射而出,愤怒的吼叫着劈头盖脸的扑面而来,冲向众人打响了家园保卫战,可怜儒生们整日读书,养的细皮嫩肉哪个敢招架,也顾不得斯文了,抱着脑袋就跑,大家四处躲散,连窜带跳跟头把式的表演,加上天幕中那群嗡嗡乱叫,如轰炸机的阵势,满天都是发起进攻的马蜂,还有那湍急热闹的音乐扣人心弦,叫人看着就紧张蜇一下可不是好玩的,小时候我体会过被蜇的感觉,说出来不怕人笑话,真是疼的吱哇乱叫的,不觉心里为他们加油快跑。

奇怪的是这么多演员在舞台上翻腾跳跃,跑来跑去,却都落地无声听不到一点杂音,我早就好奇了,有时近二十个男演员一起弹跳落地,却像落在了云端里,没一点动静,异于常规,莫非真的炼成了轻功,达到传说中水上飘的境界?还有唱歌的演员都不用麦克风,却能将声音传递到每个观众的耳中,清晰的如穿越心灵的溪流,只觉洪亮的歌声震得岁月的封尘哗哗的往下掉,内心的障碍一扫而光,仿佛回到灵魂深处的故乡,得到神的抚慰,令人气定神闲,沉醉在心游万仞的自由空间,所及之处触目生春充满了欢乐。精妙绝伦的歌词,向世人道出真相,神佛的慈悲召唤,如甘露一般提炼出所有世界的光芒,慈悲的折射在一花一叶上,启迪人的心智善念,犹如给灵魂插上一双非凡的翅膀,与神共舞,完成天地间一番逍遥游,体悟人生的至高境界,回归生命的本真。

用心去看,咱神韵的绝活多了去了,神韵的每个环节都当得上一个神字,演员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满载华夏神州的韵味,誉满全球。虽然神韵属于全世界,但毕竟中国人是东道主,提起神韵感觉头上都沾上光环了,满满的自豪感,真是中国人的骄傲。

当然中国人的骄傲不止今天,历史上已经骄傲五千年了,只是红魔窃国中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承传与精神延续,好在当今又始于神韵,重新衔接了神传文化,有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底蕴随意所用,有这么多真善忍的实践者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出的真理之路,有创世主亲自掌舵,神韵已是救世的方舟,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秀。不过饮水思源,说起文化的承传与延续还得说说古代传道授业的书院教育,在古代社会中,那些立志于传道的儒家士人常常表现出一种学术独立、自由讲学的精神,他们远离世俗,寄情于书院,其中多有山林隐士和地方饱学之士。师资上历代书院出任院长的人几乎都是学坛巨子,学有专长,不少人在学术上自成流派,汇集的都是志同道合的饱学之士任教,奉行达则兼济天下,隐则独善其身的原则,在一个依山傍水,风景幽静的环境里,专心教学和治学。

生源上涵盖社会各个层面的慕名而来虚心求教的学子,书院将德行的修养当作学习的最高目标,都崇尚以道德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修德的基础上教书,解惑,指明了为学的方向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从儒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出发,重视合理的生活习惯和完善的人格培养,所以除了读圣贤书之外,《学规》中把学礼、学坐、学行、学力、学言、纳入学习规范,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夫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多采用问难论辩式,学生提问,先生解答,大家讨论研习,以理服人,融会贯通。言传之外特别重视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感染学生,书院所有的规矩夫子都要率先执行。学生通过“自修—质疑—讨论—自省—自察—躬行实践”以问题为学习的纽带,以过程为重点,开放式,研究性的师生互动的学习与教学,熏陶式的道德教育,培养出一代代的大儒,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一代一代的衔接了五千年文明。

总之古代书院教育虽然最普及的是私人教学,但所承传的育人方式是最智慧的,最成功的,结出的果实就是五千年的灿烂辉煌。恐怕早就有读者嫌我啰嗦了,书院教育就像个聚宝盆,英才辈出,要展开去写,写本书都会意犹未尽,可惜没时间啊,相比今天大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洗脑式的封闭智慧,无赖式的锁闭思维,流氓式的泯灭人性的中共教育,都是文革式的改造思想,活摘灵魂,转变神传基因的邪灵附体,中国的乱象百出都是红魔变异教育结出的恶果。

相比之下,古代的儒生太幸福了,所读圣贤书是灵魂的伴侣,所受的教育是通过精神上的对话,达到一种真正的人性的觉悟,心不被形役,是非泯灭了然于心,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潜在特质,天人合一,获得真正的自由,即使穷困潦倒,也依然享有生命的高贵与快乐,一生手不释卷悠然心会,如闲云野鹤般悠哉游哉,可见寒窗苦读的学子真是名副其实的快乐达人。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