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禹治水和都江堰谈起

李易


【正见网2001年11月30日】

不相信神佛存在的人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有神佛存在,人的生存环境都是由神佛安排的,那么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安排得完美一点呢?如果说环境中有旱涝风暴这样的灾害,人类必须承受由此带来的苦难,那么又为什么还会有大禹治水和都江堰这样造福万民的成功呢?随着在大法中不断修炼,自己的心胸有所扩大,从而自己逐渐能从人类历史中摆脱出来,能够站在人类历史之外来看一看人类历史,于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开始感到变得有些清晰起来了。

在相生相克的理制约下,自然环境不可能完美的。法轮大法把这一法理已经阐述明确了。“在很高、很微观的宇宙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物质,这也是真、善、忍最高宇宙特性,在宇宙一定空间层次体现出来的两种物质存在形式。从上往下、从微观至宏观贯穿到一定的空间。越往下两种性质的物质,随着不同层次的法的表现状态,表现越不同,差异越大。从而产生了道家所讲的,阴阳和太极之理。再往下,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就越来越发生对立,那么就形成了相生相克的理。”(《法轮佛法(精进要旨)》“佛性与魔性”)。这个相生相克的理直接决定人类生存环境的善恶相随。“人类的空间有相生相克的理:有正的就有负的,有好的就有坏的。那么这个空间形成的环境也有这样两种因素:一种是善的,一种是恶的。”(《法轮佛法(在欧洲法会上讲法)》)。而相生相克的理是维持人类生机的必须。“正因为有了相生相克的理存在,人们想做成什么事才会有困难,通过坚苦的努力,克服了困难,从而做成了要做的事,你才觉得得之不易,你才会珍惜所得到的,人才会觉得幸福。”(法轮佛法 《精进要旨》“佛性与魔性”)。人类环境善的一面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存条件,而恶的一面导至各种的灾害存在。

而环境好坏和灾害多少的程度则取决于人的德与业力。“德是一种白色物质,它可不是象我们过去所认为的是人精神的东西,人在意识形态中的东西,它完全是一种物质存在,……”。“同时存在的还有一种黑色物质,我们这里叫做业力,在佛教中把它叫做恶业。白色物质和黑色物质,两种物质同时存在。这两种物质之间是怎么个关系呢?德这种物质是我们吃了苦,承受了打击,做了好事得到的;而那个黑色物质是人做了坏事,做了不好的事,欺负了人,得到了这种黑色物质。”(《转法轮》)。环境会随着人类总体业力而变化。人的业力能够以生命轮回的方式进入到自然环境中去。比如,现在的人越来越没有心法约束,造的业越来越大。于是,当前人类的生存环境就处于不断恶化之中。这是因为人造的业必须通过承受苦难来承担和偿还。不过应该指出,让人承受痛苦还业不能说只是对人惩罚,从更本质来看,是对人的慈悲,因为人若不消业,业积累太多以后,人的整个生命就会走向毁灭。另一方面,在相生相克的理制约下,包括魔在内的不同的负的生命,也会出来作恶,破坏环境。魔能出来作恶,也是因为人类有业力存在。人的业力就象一个阴影。只要人有业力,负的生命就有了机会,可以钻到阴影里作恶了。

大禹治水和李冰建都江堰则是为了人类生存和维持道德的一种方式。随着人类的发展,自然必然需要增加承纳人类的能力。于是就会有一定的神被安排转生来世间,为人类建立新的自然环境。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让人类保持有合适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给人类留下传奇,提醒人类神佛的存在,使人能维持对神佛的信仰。在他们身后也都留下许多故事。这些故事现在的人都把它们当成了古人敬畏天地而编出来的神话,其实极大多数是历史的真实,是给人的教训。古人信,是因为他们的心地比现代人更单纯善良,更有灵性,因而就更能感受到神佛的存在,深知这些教训的意义。现代人认为古人是迷信,是古人不了解自然的结果,应该说这只是现代人的自我欣赏罢了。现代人不信,其实是因为善心淡薄了,业力增大了,远离了佛法天道的结果,是人类的不幸与灾难。

大禹治水的成功是因为没有采用湮塞法堵水,而是疏与导。“禹乃决江巯河,通之四渎,致之于海,大小相引,高下相授,百川顺流,各归其所。”李冰则留下“深陶滩,低作堰”,其实也是疏与导。因为这里的堰不是坝那样拦堵水流,它是顺流而筑,只起导流的作用,它更不是沟渠,把水流控制起来,而深陶滩低作堰,是使水小时可以把水引导到需要水的地方当水大时水流还可以漫过堰,总是畅通无阻。而这些教训是当时人应该遵循的,否则的话就是逆天意而行,就要造业遭灾。

应该说明的一点是,神佛这样做是给人的慈悲,而不是人所具有的必然权利。人能否享有这种慈悲,还取决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标准。只有当道德标准维持在适当高度的时候人才会得到。反之,如果人类道德堕落了,即使已经享有的慈悲也会失去。比如在中国大陆,大坝一个接一个,既拦又堵。黄河三门峡大坝的灾难未过,长江三峡大坝又建。表面上看,好象无神论的人定胜天实现了,实质是人不信神佛了,善心淡薄了,神佛的教诲不再起作用了,也就失去了来自神佛的慈悲。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