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正义:李白显身手,佞臣谨侍候(共二文)

秦自省整理


【正见网2013年01月29日】

李白显身手,佞臣谨侍候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幼才华过人,吟诗作赋,博学广览,行侠仗义。他一生好酒,不求仕进,志欲遨游四海,看尽天下名山,尝遍天下美酒。平日又常与孔巢父等人,日夕酣饮吟诗,号称竹溪六逸。

唐玄宗年间,李白听说湖州乌程酒好,遂远路来饮,在酒肆中狂歌起来。正巧迦叶司马经过,听到他的狂歌之声,好奇地前来询问。李白顺口答道:“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迦叶司马大喜,把李白请至府中,留饮畅谈十几天,劝他说:“你怎么不到京城长安去应试?依你的高才,我看取青紫如拾革芥。”李白叹了口气说:“如今官场昏暗,有门子的登高第,行贿的中进士,哪里理会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之所以不去应试,是不愿受那些瞎眼试官的气!”

后来,李白在迦叶司马的劝说下,来到了长安,并结识了翰林学士贺知章。二人彼此相慕,结为兄弟,李白就在贺翰林家中住了下来。

试期临近,贺知章说:“今年的试官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太师,监考是太监高力士。贤弟没有金银买嘱他们,纵有冲天学问,也见不得天子之面。我与这二人相识,写封札子去,推荐一下吧。”贺知章写了柬贴,派人送去。杨国忠、高力士看了冷笑说:“姓贺的收了李白的银子,却送个空人情给我们。科考那天,见到李白的卷子,不问好歹,即时批落不取就是了。”

三月三日,朝廷大开南省,会天下才子科考。李白才思有余,挥笔而就,第一个交卷。杨国忠见了李白名字,也不看文字,乱笔涂抹了批语说:“这样的书生,只配与我磨墨。”高力士说:“磨墨也不中,只配与我脱靴!”二人板起面孔,喝令侍卫,把李白赶出门去。

李白被屈批了试卷,怒气冲天,立誓说:“他日我若得志,一定叫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

事过不久,有番使来长安递交国书。唐玄宗李隆基传翰林学士拆读,但却无人认识番文。又命南省试官杨国忠来开读,杨国忠更不认得。再问满朝文武,并无一人晓得。李隆基龙颜大怒:“满朝文武,枉食君禄,竟没有一人饱学,与朕分忧。番邦国书不认得,如何发落番使,不被番人耻笑吗?朕限三日,没有人开读番书,一概停俸。六日无人,一概停职。九日无人,一概问罪。朕别选贤良,共扶社稷!”

贺知章散朝回家,将此事说给李白。李白微微冷笑:“可惜我未能及第为官,不得与天子分忧。”贺知章闻言大喜,次日即越班保奏,并将李白被屈批卷子的事说明。唐玄宗钦赐李白进士及第,着紫袍金带、纱帽象简见驾,把李白请入金銮殿。

李白看过番邦国书,在御座前用唐音译出,宣读道:“渤海国大可汗书达唐朝官家:自你占了高丽,与俺国逼近,边兵屡屡犯我边界,想必出自官家之意。俺差使去你处,要求将高丽一百七十六城,让与俺国,俺有好物事相报答。如若不肯,俺起兵来厮杀,且看哪家胜败!”

唐玄宗听过,沉吟良久,问两班文武大臣:“番国要兴兵抢占高丽,有何良策应敌?”两班文武面面相觑,无人敢应。贺知章说:“当年太宗皇帝三征高丽,将士死伤无数,府库为之耗空。如今我朝太平日久,无将无兵,倘若再动干戈,难保必胜。”唐玄宗问:“那么,朕又如何回答番使?”贺知章说:“陛下不妨问一问李白,我想他一定会有退敌妙策。”

李白未及询问,使上前从容奏道:“臣启陛下,此事不劳圣虑,来日即可宣番使入朝,我当面回答番书,羞辱番国,定要让番国可汗,拱手请降!”

唐玄宗龙心大悦,即拜李白为翰林学士,设宴于金銮殿,李白尽量而饮,不觉大醉。

次日早朝,天子召李白上殿,宣番使入朝。李白酒意未消,飘然若仙,立于御座前,朗声开读番书,一字不差。读毕,李白用番语喝斥道: “小邦无礼,大唐天子置而不较,有诏批答,仔细静听!”番使闻声大惊,急忙战战兢兢,跪于阶下。

唐玄宗命设七宝床于御座旁,取白玉砚、象管笔、独龙草香墨、五色金花笺,请李白草诏。李白奏请说:“臣前入试春闱,被杨太师批落,高太尉赶逐,今日见二人押班朝廊,臣之神气不旺。请圣上吩咐杨国忠为我捧砚磨墨,高力士与我脱靴结袜,臣才能神清气朗,举笔草诏,口代天言,方可不辱君命。”

唐玄宗正在用人之际,恐拂其意,只得传旨命杨国忠捧砚磨墨,高力士脱靴结袜。权势倾倒长安、气焰不可一世的杨国忠、高力士,此时岂敢违抗圣旨?万般无奈,只得低声下气,小心侍候。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笔不停挥,须臾间,照番文写就了一封《吓蛮书》。

李白先用唐音朗读一遍,又唤番使听诏。他读道:“大唐开元皇帝,诏谕渤海可汗:自古石卵不敌,龙蛇不斗。本朝应运开天,抚有四海,将通卒精,甲坚兵锐。当年高丽拒命,天讨再加,传世九百,一朝殄灭,岂非逆天之咎征,诚为尔国前车之鉴。况你小邦,比之中国,不过一郡,士马刍粮,万分不及。若螳怒以逞,鹅骄不逊,我朝天兵一下,千里流血,当为四夷耻笑。尔其三思哉! 故谕。”

李白读《吓蛮书》,语音铿锵。吓得番使不敢抬头,面如土色。读毕,番使偷偷地询问读诏者何人,怎会使太师捧砚,太尉脱靴。贺知章说“太师大臣,太尉亲臣,不过是人间极贵。读诏的李学士,乃天上神仙下降!赞助天朝,才享有如此尊荣。”

番使离开长安回国,与国主谈了经过,彼国很快又送来了降表,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李白救英雄,英雄奠中兴!

李白因为得罪了高力士,觉得再在长安待下去,也没有趣味,乃悄然离去,恢复了他浪游的生涯。

有一天,他到了荆州,经过一处军营,只见门前广场上,挤满了人。他想这是出了什么事?也就挤进去看个究竟。他发现营门口,绑着一个赤膊的年青人,身材魁伟,面貌英俊,两边排着两队刀斧手,各人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刀,在太阳光底下,亮得耀眼。

他听见前后左右的人们,都在议论纷纷地替那个青年人鸣不平,因而忍不住拉着面前的人就问:“喂,请问一声,那被绑着的青年是什么人?他到底犯了什么法呀?”那人上下打量了他几眼,很热情地回答说:

“你是远方来的人吧?唉,你不知道,这位被绑的青年军爷,姓郭,名叫郭子仪,平时为人很正直,今天只为了一点小事,顶撞了他的长官,长官大发脾气,就要把他杀了!现在只等监斩官一到,就要行刑了。”

李白听了,觉得这个青年军官,临刑的时候,仍然毫无惧色,神态自若,断然不是一个平凡人,有心要救他一命,便自言自语地说:“噢,有这样的事?好,让我去看一看他的长官。”说着,他就大踏步地迳往营门奔去。

那时候,李白的大名,已是天下闻名,妇孺咸知,待他的名牒递了进去,那位军营主管,立刻就出来迎接,请到里面上坐;李白马上开门见山地对那主管说:“我看见营门外绑着那个小军官,是正在等候您的发落吧?”

“是,是,是……请问大人有何见教?”

“哦!我看他相貌堂堂,临刑不惧,不象是个为非作歹的人,如果他没有犯什么大过失,您可不可饶他一命,免于处斩,这也是为国家珍惜人才呀!我们素昧平生,本来不该向你这样求情的,不过我听说你是个直爽的人,够朋友,所以特来请你刀下留情,还希望你不要见怪。”

那个主管听见李白夸奖他直爽,又说他够朋友,已经受宠若惊,荣幸万分,何况郭子仪也没有犯什么大错,这还不落得做个人情吗?于是满口答应地向李白说:

“好,好,难得您大诗人这样怜才,我马上释放他就是了!”说着就叫人把郭子仪松了绑,叫到军营里。郭子仪虽然是个胸襟开阔,视死如归的人。可是今天到底是大诗人,把他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不由他不感激万分,因而一面拜谢主将,一面更非常诚恳地拜谢了李大诗人。

李白本是个豪迈不羁的人,只觉得这件事既已办妥,就很快慰,别的都不必放在心上;当时只切实地勉励了郭子仪一番,劝他今后“努力自爱,为国立功。”然后就告辞而去,踏上了他自己的旅程。他万万没有想到,后来他因一度成为了永王李磷的幕僚,永王谋反不成,他也受了连累,本该处死。却由已经做了大元帅的郭子仪,以身家性命为他担保,才把他的死刑,改为流放夜郎,因而保住了一条老命。

这件事过去以后,郭子仪因为感谢李白救命之恩,就把他嘱咐的话当做金科玉律,牢牢记在心上,决心要为国家做一番事业。不久,他便考中了武举,又因历次出征,均获胜利,立了许多战功,就逐渐升到很高的地位。

到了天宝八年,他正式受命当了安北都护使,加封左卫大将军。成为名重当时的一方大员。而他又文武兼备,因此为朝野各方面所重视。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发生了,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唐,攻势锐利,锐不可挡。加之唐代自从开国以来,八九十年之间,从没有发生过战争,一旦有警,政府简直慌得措手不及,拿不出一点平乱的办法。以致安禄山的大军所到之处,百姓远遁,户舍为墟,整个河北地方,很快就为贼兵席卷而去。接着,东都洛阳也沦陷了,情势危急,不可终日。郭子仪此时,已调任朔方,为节度使。为了要戡平叛乱,首先就和李光弼,率领他麾下训练多年的精兵,把叛将史思明的那一股兵力打得大败。史思明只得退守。

郭子仪因为要顾及朔方后方的安全,就在击退史思明之后,引兵回来。可是史思明却是越想越不甘心,看见他们退兵了,又把他那些残兵败将,重行收拾起来,又集合了几万人,紧紧跟随在郭子仪大军的后面,追了好几天。郭子仪知道他们是不存好意,如果让他们老是跟下去,自己总是要吃亏的,还得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才行。

于是郭子仪突然改变了方式,采取主动的战略,掉过头来,装着要向敌人开火的样子,反正他自己的兵多,又是训练精良的队伍,白天,故意时时去挑战,晚上,又假装不断地派人去偷营,弄得敌人日夜不宁,这样过了好几天,敌人已经显得有些精疲力尽了,郭子仪对他左右的高级将领说:“好了,这回我们要跟他们比个输赢了。”

就在嘉山地方,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敌人还以为他们是闹着玩的哩,起初还不大注意,等到发觉这是一场真正的攻击战的时候,郭子仪的部队,已经打到面前,他们没法还手了。

史思明的队伍,也就在这一次的歼灭战中,被郭子仪消灭掉了十之八九,溃不成军。

郭子仪这边,虽然在叛逆的后方,一再地打了好几次大胜仗,但在陕西前方的官兵,却毫不济事,一而再、再而三地打败仗,连潼关都被安禄山攻破了。

唐玄宗见形势危急,便匆匆忙忙丢下长安,带着杨贵妃,逃到四川去了。长安既然成了空城,当然很快就陷落了。

玄宗的太子在灵武即位,称为肃宗,他倒颇有决心恢复河山,不料宰相房琯,专门喜欢空谈,不务实际,且自告奋勇地要去收复长安。用古人的车战之法,以二十辆牛车结为一队,把步兵排在两边,把马队夹在中间,满以为这样声势浩大的进攻,敌人还有不败之理吗?却没想到:敌人只放起了一把火,就把这支牛车大队烧毁了。牛车笨重,着了火,固然走不动,而夹在中间的人和马,也给烈火烧得想走也走不出去,因此四万多官兵,几乎弄得全军覆没。这样一来,收复国士的基本队伍,就只剩下郭子仪麾下的朔方军。

正巧这个时候,安禄山已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贼兵内部发生分裂,郭子仪请回纥兵来帮助。就在长安之西,香积寺之北,布下了阵势与敌军激战,一天之内,就杀死了六万多敌人,还生擒了两万多人,终于收复了洛阳和长安,把肃宗由灵武迎接回来,而奠定了中兴唐室的基础。

李白当年救英雄,英雄此日奠中兴,卫国盗民安社稷,李白之功大矣哉!

(事据《新旧唐书》等典籍)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