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萧韩家奴论治国方略

陈必谦


【正见网2011年11月18日】

据《辽史》卷一百二载:有个名叫“萧韩家奴”的人,字休坚,契丹族人。他博览经史,通辽、汉两种文字。统和十四年(996年)始出仕从政,屡官右通進、归德军节度使。曾译《通历》、《贞观政要》和《(旧)五代史》等,撰有《六义集》十二卷。活了七十二岁。
    
其时,辽兴宗耶律宗真当政(1032—1055年在位),他很爱惜萧韩家奴的博学多才,命为“诗友”。辽兴宗曾诏令天下,询求各方贤士,献来治国方略。萧韩家奴乃上书言事,他所奉上的《治国方略》全文颇长,今摘引如下:
    
一曰:善对东北、西北边疆。萧韩家奴认为:百姓穷困的一个原因,就是朝廷对北方的渤海、女直(即女真)、高丽诸国,经常進行讨伐,以致“富者从军,贫者征候。加之水旱,菽粟不登,民以日困。盖势使之然也。”至于西域诸国,萧韩家奴认为:由于双方久无战事,“正可恩结诸部,释罪而归地,内徙戍兵以增堡障,外明约束以正疆界。每部各置酋长,岁修职贡。叛则讨之,服则抚之。”
    
二曰:“民者国之本,兵者国之术。”萧韩家奴说:“如欲均济天下,则当知民困之由,而窒其隙。节盘游,简驿传,薄赋敛,戒奢
侈。期以数年,则困者可苏,贫者可富矣。”又说:“欲为长久之
便,莫若使远戍疲兵,还于故乡,薄其徭役,使人人给足,则补役
之道,可以复故也。”
    
三曰:“治盗之方”。萧韩家奴认为:良民之所以转化成“凶暴”、“盗贼”,原因是由于“民以困穷。”他说:“今欲芟夷本根,愿陛下轻徭省役,使民务农。衣食既足,安习教化,而重犯法,则民趋礼义,刑罚罕用矣。”他征引唐太宗治世之法后,指出:“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
 
四曰:当务之急,在于加强边防管理。萧韩家奴建议:可将可敦
城(政治中心,此地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徙入近地,使
与乌古敌烈、隗古(契丹族以外的部族名称)遥相声援。另外,
罢黑岭(即庆云山)驻军,设开、保二州 (州治所在今辽宁风城、丹东市),隶属于东京(今辽宁辽阳市)以加强管辖。在南京(今北京)增设总管兵,加修了望台、炮台和浚治护城河,以防御南方的宋朝。
 
箭韩家奴的治国方略,还反映在平时的诤谏言论中。重熙十三年(1004年),萧韩家奴上疏辽兴宗,要“以礼乐治天下”和“崇本
追远”,即学习前代皇帝的德政。

又有一年秋天,辽兴宗出猎时,熊虎伤人数十,萧韩家奴当即记录于册。辽兴宗命人将它涂掉,他又重新补上,并对辽兴宗说:“史笔当如是。”重熙十五年(1046年),辽兴宗要他制定礼仪法典。萧韩家奴于是博考经籍,酌古准今,编成三卷,以为治世之道的准则。
    
萧韩家奴一生,忠于职守,刚正不阿,即使是赋诗或谐语,也能做到“知无不言”,“不忘规讽”,以期社会归于淳正。为此,史家将其列入《文学传》中,以供后人殷鉴。
    
正是:

华夏本系多民族,
众星璀璨俊贤出;
神传文化奇葩艳,
巍巍丽丽耀中土!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