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天策上将——李世民(上)

贯明


【正见网2012年05月06日】

李世民(598─649 ),史称唐太宗,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明君,被誉为“千古一帝”。他虽然名为第二代皇帝,作为功绩显赫的天策上将,他实为唐朝的缔造者、开国之君。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在位二十三年(627-649),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史书上有“贞观之治”之誉。
  
李世民生于乱世而心怀大志,他见隋炀帝昏庸无道、民心涣散,遂劝父起兵。尔后四、五年间,南征北战,东杀西讨,先后消灭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为其父李渊即位称帝、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太宗文武全才,智慧超群,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树,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成就。作为皇帝,他礼贤下士,善听劝谏,任人唯贤,治国之道备受后世推崇;作为将军,他率军所向披靡,战功显赫,威名远播。作为诗人,他勤于创作,首创吟源,在唐诗的发展上有筚路蓝缕之功,开创了唐朝三百年的风雅之盛。

世民名字的由来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名世民,他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母名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隋朝开皇十八年( 598 ) 十二月二十二日, 出生在武功(地名,今陕西武功)正宫以外的宫室。当时有两条龙在馆门之外游戏, 三天以后飞去。

高祖驻节岐州, 太宗当时只有四岁。有个书生自称善于看相, 见到高祖时说:“您是贵人, 而且有贵子。”见到太宗时说:“龙凤的姿容, 天日的相貌, 到二十岁,必定能济世安民。”高祖害怕书生的言语泄露,派人追杀, 却忽然不知去向。高祖疑为天神,因此采纳“济世安民”之义来作为太宗的名字。

智勇双全 救主于重围之中

少年时代的太宗聪明机智, 高瞻远瞩, 临危不乱,刚毅果断,不拘小节,当时的人都没有他那样高超的智慧。

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被突厥军包围在雁门, 炀帝诏令招兵奔赴救援。太宗当时年仅十六岁, 隶属于将军云定兴, 他对云定兴说: “一定要携带旗鼓来设置疑兵。让军旗连绵数十里,夜晚就让钲和鼓声互相呼应,胡虏必定认为救兵已大军云集,就会望风而逃。”云定兴采纳了太宗的建议,突厥军果真撤围遁逃而去 。

太宗十八岁时,高祖因留守太原而陷于贼酋魏刀儿的重围。太宗用精锐的骑兵突围而进,弓箭所射,敌军溃散,在万众敌营之中救出高祖。步军援兵适时赶到,高祖与太宗又合力攻击,大破敌军。

临危不惧知难而进 恩威并施 敌酋请降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太宗随高祖出征,与隋将宋老生的二万精兵相持于山西霍邑。恰值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论,暂且回太原,以后再图谋举事。太宗恳求高祖不要退却,但是高祖不采纳,催促命令引军出发。太宗大哭,说:“‘现在军队凭藉仁义起事,进战则必胜,退还则军队必溃散。众军在前面溃散,敌军在后面乘虚进攻, 死亡马上就在面前。’高祖这才醒悟而停回军。
  
八月一日,两军开战。宋老生指挥军队猛冲, 首先直逼高祖,李建成坠落马下。宋老生乘势攻击,高祖与李建成都退军。太宗从南面率领两千骑兵冲下高坡,冲断了宋老生的军队,率领军队奋力攻击,宋老生大败,贼兵全军抛弃武器而逃。
  
唐武德元年( 618 ) 九月,太宗被任命为元帅攻击薛仁杲,两军在折土庶城相持不下,双方深沟高垒相持六十多天。薛军十多万人,军势强盛,多次前来挑战。太宗按兵不动以挫败他的锐势,最后薛军粮食吃尽,派贼将牟君才、梁胡郎前来投降。太宗对诸将军说:‘敌军锐气顿失,我军应当攻击。’遂派将军庞玉先在浅水原南扎阵以引诱贼人,贼将宗罗日侯集中军队前来抗击,庞玉军几乎失败。但是太宗亲统大军出其不意攻取了浅水原北。宗罗日侯远远望见,再次回军抗拒。太宗率领精锐骑兵数十人攻入贼阵,与庞玉军里外配合一齐奋力攻击,宗罗日侯全军溃败,太宗斩贼首级数千个,掉入山涧山谷而死者不可胜数。太宗亲率随从二十多个骑兵追赶逃跑敌军,笔直奔赴折土庶而追逐敌军。薛仁杲十分恐惧, 环城守卫。时至晚上,太宗大军陆续到来, 四面合围。薛仁杲请降,太宗俘获他的精兵一万余人,男女五万口。
  
这一仗太宗俘获的精锐骑兵很多,仍令薛仁杲兄弟及贼帅宗罗日侯、翟长孙等率领。太宗与他们游乐骑射, 没有什么距离隔阂。投降的贼徒感恩并慑于太宗的威势,都愿意以死报效。太宗凯旋归来,在太庙献捷。高祖任命太宗为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镇守长春宫,关东兵马全部受他节制调度。不久又加授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