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穴道:足太阴脾经

林贵


【正见网2012年05月08日】

人的一生会形成很多观念,这些观念会控制我们的思想,左右我们的行为。但可怕的是有很多不正确的观念,会伤害我们的身心,而自己却不知道。拿我自己做例子,我本身是学生物科学,大家知道生物学是现代医学基础学科。所以我以前认为中医是不科学、落伍的,谁生病会去看中医哪?后来因为家母的重病经中医师治疗获得奇效,才使我重新认识中医,改变以前错误的观念。我自己进入中医领域后,从不能接受到接受,到认为它是我们老祖先留下的宝,也是经过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下面是自己对中医的粗浅的认识:

中医的特色

  1. 中医讲天人合一:天地运行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预防胜于治疗的养生理念”,使人认识自我保健的重要。
  2. 脏腑的五行生克:用五行相生、相克,了解人体五脏的整体的相互关系。
  3. 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可以了解整个的中医治病的架构,在于经络的气血运行。从望、闻、问、切四诊,进一步“辨证论治”,再“对症下药”,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专栏从经络循行去了解针灸治病,为什么头痛针手的穴位、牙痛针手足穴位,却取得很好的疗效,甚至于左病治右,右病治左。这些疑问在读者了解了经络循行后,便能一目了然,豁然开通。

现在我们介绍足太阴脾经之循行:

足太阴脾经的经脉,从足大趾内侧端起始,沿着大拇趾内侧的赤白肉际,经过第一趾跖关节的突起,向上到内踝前缘,沿胫骨内缘,交叉到足厥阴肝经的前面,上行经过膝盖和大腿内侧的前面,再向上深入腹部,归属于脾联络胃,再向上穿过膈肌,沿着食道的两侧,连到舌根部,散布于舌下。它的支脉,再从胃中出来,另通过膈肌,使经脉气注入心中(交给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循行之时辰:早上9时至11时(巳时)。

足太阴脾经循行所经部位共有二十一穴,左右共四十二穴:

隐白穴(起穴、井穴),大都穴(荥穴),太白穴(俞穴、原穴),公孙穴(络穴、通冲脉),商丘穴(经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郄穴),阴陵泉穴(合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止穴、脾之大络)。

《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为后天之本,脾统血,脾主四肢,脾主肌肉。脾经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舌根部发强直,好嗳气,吃了就要呕,胃脘痛,腹胀,大便或放屁后就感到轻松,全身感到沉重无力。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舌根部痛,吃不下,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腹部有痞块,大便溏,泄泻,或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身体不能活动,勉强站立,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

经言:“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五藏六府“井荥俞原经合”所主之病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其中原穴为气留止之处。阳经经长,多一原穴,则俞穴专司原气之输注,原穴专司原气之留止;阴经无原穴,则以俞为原,乃一穴兼领俞穴与原穴之两种功能也。

足太阴脾经的五输穴,在五行分属木的“隐白穴”是井穴主治心下满,“大都穴”五行属火是荥穴主治身热,“太白穴”五行属土是俞穴主治体重节痛,“商丘穴”五行属金是经穴主喘咳寒热,“阴陵泉穴”五行属水是合穴主治逆气而泄。

以上五输穴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读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压、推拿、拍击……这些穴位,用于自我保健,对于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实施,可刺激、强化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足太阴脾经:隐白穴

足太阴脾经的井穴“隐白穴”,井主治心下满,又是孙思邈十三鬼穴之一,为临床用来急救的要穴。

一、隐白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心脾疼痛。”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篇》:“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隐白穴),寒则留之,热者疾之,气下乃止。”

《百症赋》:“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在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旁约0.1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甲尖按压在隐白穴上,食指顶挟住大趾下方,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前述之症状可以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足太阴脾经:大都穴

大都穴为足太阴脾经荥穴,主治身热。大都穴五行属火,脾经五行属土,五行相生火能生土。“虚则补其母”,凡脾虚之证可用大都穴补之。

一、大都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温热病汗不出,伤寒手足逆冷,腹满,呕吐,闷乱,大便难。”(凡妇人怀孕,及生产后未满百日,俱不宜灸。)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大趾内侧本节前第二节后,骨缝赤白肉际陷中。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大都穴上,食指顶挟住大趾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前述之症状可以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足太阴脾经:太白穴

太白穴为足太阴脾经之俞穴(主治体重节痛),五行属土,又为贯通脾经原气的代表原穴。治他经之病,补泻与之相关的脾经时,太白为重要之穴。

一、太白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痔漏,腹中疼痛,大便不通。”太白穴与丰隆穴同针可治身重、倦怠、面黄、舌强而疼、腹满时时作痛、或吐、或泻、善饥而不欲食等脾胃经之病。此为脾经表里原络穴主治。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大趾内侧,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太白穴上,食指顶挟住大趾背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效果佳。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足太阴脾经:商丘穴

商丘穴为足太阴脾经之经穴,主治喘咳寒热,经穴为脾经原气行经之处。商丘穴五行属金,脾经五行属土,五行相生土能生金。五行生克,“实则泻其子”,凡脾经实症可用商丘穴治疗。
一、商丘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痞气,黄疸,寒疟及呕、吐、泻、痢等症。”
《百症赋》:“商丘痔瘤而最良。”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内踝下微前陷中取穴。取穴时,大拇趾翘起,其陷凹处即商丘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内踝下微前之商丘穴上,食指顶挟住踝后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证属脾气实,火气上逆,效果佳。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足太阴脾经: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为脾经原气所入之处。阴陵泉穴五行属水,脾经五行属土,五行相生相克“土克水”,所以为本经所克之穴。凡水旺反侮土之症,可用阴陵泉穴治疗。

一、阴陵泉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胁腹胀满,阴痛,足膝红肿,小便不通,小便失禁不觉等症。”

《玉龙赋》:“阴陵除膝肿之难熬。”

《通玄指要赋》:“阴陵开通于水道。”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屈膝,在膝横纹头,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阴陵泉穴上,食指顶挟住膝横纹头后方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足太阴脾经:结论

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脾主四肢,人体四肢百骸,都是依赖脾胃运化水谷的精气,所以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劳倦则伤脾”,劳倦太过则伤脾,脾运五谷,饮食不节,亦伤脾也。七情内伤,忧思伤脾。“脾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使其循行常道,而不致逸出脉外的功能,使血有所统制而能正常运行。

足太阴脾经的经脉,从足大趾内侧端起始,沿着大拇趾内侧的赤白肉际,经过第一趾跖关节的突起,向上到内踝前缘,沿胫骨内缘,交叉到足厥阴肝经的前面,上行经过膝盖和大腿内侧的前面,再向上深入腹部,归属于脾联络胃,再向上穿过膈肌,沿着食道的两侧,连到舌根部,散布于舌下。它的支脉,再从胃中出来,另通过膈肌,使经脉气注入心中(交给手少阴心经)。

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脾胃经的穴道密布在肚脐左、右、上、下,只要你常常去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就是最佳保健法。再配合“食饮有节”,即食不过饱、饮不过量。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同时不要劳倦太过而伤脾。这都是脾胃保健的法宝。

足太阴脾经的五输穴“井、荥、俞、经、合”除了各有其主治外,经络循行所起的远治作用,对身体的保健起到一定的功效。五输穴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读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压、推拿、拍击……这些穴位,用于自我保健,对于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实施,可刺激、强化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