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穴道:手少阳三焦经

林贵


【正见网2012年05月13日】

本专栏从经络循行去了解针灸治病,为什么膝痛针背部的穴位、腰痛按压足部的穴位,却取得很好的疗效。甚至于左病治右,右病治左,这些疑问在读者了解了经络循行后,便能一目了然,豁然开通。

本篇介绍三焦经。根据《难经》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齐傍;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腑在气街(一名气冲)。”

《中藏经》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

手少阳三焦经之循行:

三焦手少阳的经脉,起于无名指的尖端(手尺侧端),往上入小指与无名指的中间,沿手背至手腕,走到前臂外侧两骨(尺骨、桡骨)的中间,再向上穿过手肘,沿手上臂外侧至肩部,而交出于足少阳胆经之后,再入缺盆,而分布于两乳之间的膻中部,散布络绕于心包;另向下过横膈膜,依次会属于本经的上、中、下三焦;它有一条支脉,从胸部的膻中上行,出缺盆,沿着颈项,连系耳后,直上走入耳上角,由此屈曲下行,绕颊部,至眼眶下;另一条支脉,从耳后进入耳内,再出走耳前,通过足少阳胆经客主人穴(即上关穴)的前方与前一条支脉交会于颊部,而至眼外角与足少阳胆经相衔接。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的时辰为21~23。三焦属相火。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的穴位有二十三穴(左右共四十六穴):

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风穴、瘈脉穴、颅息穴、角孙穴、丝竹空穴、和髎穴、耳门穴。

手少阳三焦经本经有了异常就会表现为下列病症:耳聋、耳鸣、咽颊肿、喉咙痛。本经所属腧穴能治有关“气”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自汗出,眼睛外眦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病痛,小指侧的次指(无名指)运用欠灵活。

手少阳三焦经脉起于无名指的尺侧端,循臂之外侧上行至肩项部,达头面部的耳、目、面颊、额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凡三焦之火循经所引起眼、耳及头部、咽喉等疾患、瘾疹奇痒等症,有其疗效。

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经言:“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五藏六府“井荥俞原经合”所主之病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其中原穴为气留止之处。阳经经长,多一原穴,则俞穴专司原气之输注,原穴专司原气之留止;阴经无原穴,则以俞为原,乃一穴兼领俞穴与原穴之两种功能也。

手少阳三焦经五输穴:“井、荥、俞、经、合”五穴,这五个穴位在五行分属金(关冲穴)井主治心下满,水(液门穴)荥主治身热,木(中渚穴)俞主治体重节痛,火(支沟穴)经主喘咳寒热,土(天井穴)合主治逆气而泄。手足阳经有原穴,手少阳三焦经之原穴为阳池穴。

以上五输穴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读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压、推拿、拍击……这些穴位,用于自我保健,对于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实施,可刺激、强化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穴

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关冲穴”,井主治心下满,关冲穴五行属金,手少阳三焦经五行属相火,五行生克金能生水。

手少阳三焦经脉起于无名指的尺侧端,循臂之外侧上行至肩项部,达头面部的耳、目、面颊、额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临床用关冲穴,点刺出血治疗急性咽喉炎有特效。

一、关冲穴主治:

《医宗金鉴》:“关冲主刺卒中风,暴仆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十井穴,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使血气流通,实起死回生急救之妙诀也。”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无名指尺侧,距指甲角旁约0.1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三棱针点刺放血法。先将无名指揉搓数10次,使之充血。取关冲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或28号毫针,针尖略斜向上方,刺入1分深。疾刺疾出针,以出血为宜。若未出血者,医者可用拇指,沿患者无名指向关冲穴推压令出血。注意采取男左女右,就是女的针右手,男的刺左手为佳。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手少阳三焦经:液门穴

液门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荥水穴,荥主治身热。液门穴在五行属水,三焦经五行属相火,五行相生相克,水克火,所以水盛克火之症,可用本穴清热泻火。

手少阳三焦经脉起于无名指的尺侧端,循臂之外侧上行至肩项部,达头面部的耳、目、面颊、额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一、液门穴之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咽喉外肿,牙龈痛,手臂红肿,耳暴聋,不得眠等证。”

《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风寒热。”

《备急千金要方》:“治热病先不乐,头痛面热无汗等症。”

临床治疗感冒有较佳的效果。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在手背第四、五指指缝间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液门穴上,余四指挟住手心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手少阳三焦经:中渚穴

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俞穴,俞主治体重节痛,为三焦经原气留止之处(如水之所注)。中渚穴五行属木,三焦经五行属相火,五行相生相克,五行木生火,凡耳鸣耳聋,头痛目眩,咽痛咽肿,三焦经木生火之证,皆可用中渚穴。

手少阳三焦经脉起于无名指的尺侧端,循臂之外侧上行至肩项部,达头面部的耳、目、面颊、额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一、中渚穴之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四肢麻木、战振、踡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等证。”

《席弘赋》:“久患伤寒肩背痛,针中渚得其宜。”

《肘后歌》:“肩背诸疾中渚下。”

临床治疗五十肩,有其疗效。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俯掌握拳,在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的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中渚穴上,余四指顶挟住手心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手少阳三焦经:阳池穴

阳池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原穴,经曰:“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他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

《难经》云:“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阳池的主治功能很广泛。三焦经脉起于无名指的尺侧端,循臂之外侧上行至肩项部,达头面部的耳、目、面颊、额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一、阳池穴主治如下:

《医宗金鉴》:“主治消渴,口渴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持物不得,臂不能举等证。”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俯掌,第四、五掌间直上凹陷处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阳池穴上,余四指顶挟住手心处,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手少阳三焦经:支沟穴

支沟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经穴为三焦经原气行经之处(经者如水之行也),经主治喘咳寒热。支沟穴五行属火,三焦经五行亦属相火,支沟可清三焦之热邪,宣通三焦气机。手少阳三焦经脉起于无名指的尺侧端,循臂之外侧上行至肩项部,达头面部的耳、目、面颊、额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一、支沟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鬼击卒心痛,凡三焦相火炽盛及大便不通,胁肋疼痛,妇人产后血晕,不省人事等证。”

《玉龙赋》:“支沟,通大便之秘。”

《十四经要穴主治歌》:“支沟中恶卒心痛,大便不通胁肋疼,能泻三焦相火盛,兼治血脱晕迷生。”

临床用支沟穴治疗胁肋疼痛,便秘特效。我自己就常按摩支沟穴,解决排便的困扰。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在前臂腕背横纹上3寸,当桡骨与尺骨之间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支沟穴上,余四指顶挟住手臂对侧,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手少阳三焦经:天井穴

天井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合穴,合穴为三焦经原气所入之处(合者如水之会也),合穴主逆气而泄。天井穴五行属土,三焦经五行属相火,五行火生土,经云:“实则泻其子”,所以天井可清热散风,疏解少阳经之热邪。

三焦经脉起于无名指的尺侧端,循臂之外侧上行至肩项部,达头面部的耳、目、面颊、额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临床用天井治疗落枕、奇痒的瘾疹、目痛、偏头痛有其疗效。

   

 一、天井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瘰历,瘾疹。”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屈肘,在肘尖后凹陷处取穴,肘尖上1寸凹陷处。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天井穴上,余四指顶挟住肘内侧,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手少阳三焦经:结论

肺经与大肠经,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相互联系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肃降的功能正常,大肠行使传导功能也正常,粪便排出通畅。而大肠传导作用正常,也有利于肺气的肃降。所以肺气虚弱可引起排便艰难。

心经与小肠经,心与小肠在经络互相联系,即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而络心。它们之间通过经络构成表里络属关系。表现在病理上,如心火旺而下移小肠时,除口舌生疮等心经的热象外,可能有小便热赤、疼痛等小肠实热之证候。

心包经与三焦经互为表里,心包经属心的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所以外来病邪侵袭于心,心包首当其冲,以防止外邪直接侵犯到心脏,导致出现生命危险。所以用心包经治疗心脏的病症,临床上把高热引起的神昏、谵语等症状,列为“邪入心包”。

三焦是上、中、下焦的总称,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内脏器官,而是概括了主要脏腑的部分功能。上焦指横膈以上胸腔部位,包括心、肺两个脏器,概括了呼吸和输送养料的功能;中焦指横膈以下至脐的上腹部位,包括脾、胃等脏器,概括了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是指脐以下的下腹部位,包括肾、膀胱等脏器,概括了分清泌浊、排泄小便的功能。

上、中、下三焦的这些生理功能,关系着人体的气化及水液的代谢,因此三焦的生理功能为总司人体的气化及水液运行之通道。三焦经的功能正常与否,关系着与所在有关脏腑的气化功能正常与否。所以三焦经五俞穴的功用非常广泛。

读者更要把握“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难经》云:“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藏六府。”三焦经之原穴为阳池,阳池之主治功用可依三焦经循行而发挥,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上面所介绍的三焦经的“井、荥、俞、原、经、合”六个穴道,穴位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尤其是十指的井穴,为经络之根,根据经络的标本、根结的理论来了解。标是指头身部,是经脉扩散的区域,本是指四肢部,是经气汇聚的重心。根是指四肢末端的井穴,是经气循行会合的根源,结是指躯干部的有关部位,是经气循行流注的归结。

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手少阳三焦经的五输穴“井、荥、俞、经、合”及原穴,除了各有其主治外,经络循行所起的远治作用,对身体的保健起到一定的功效。五输穴及原穴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读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压、推拿、拍击……这些穴位,用于自我保健,对于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实施,可刺激、强化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