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醇: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唐莲


【正见网2017年02月10日】

(明)丘浚:《五指山》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丘浚(1418—1495),海南琼山人,明朝景泰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史载:丘浚曾写诗几千首,因随手写,随手散,所以留传下来的不多。但这首脍炙人口的《五指山》诗,却流传广,影响大,激起了人们对五指山的无限仰慕和浓烈游兴。

诗的首联第1、2句“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五指山是海南最高山,也是海南岛的象征。其主峰高达1867米,因它有五个山峰相连,像张开的五指而得名。一开头,诗人就由衷地赞叹道:这五座山峰,多么像张开五指的巨掌啊!它郁郁葱葱,峰峰相连,有力地撑起海南岛上的半壁青天。海南岛天气炎热,在古代又极其荒凉,故曰“炎荒”。这两句,写尽五指山苍苍莽莽之势,意境阔远,特别是一个“撑”字,力重千钧,为全诗定下了豪迈昂扬的基调。五指山那高峻挺拔、耸接云霄的雄姿,拔地擎天、独立支持的威势,也通过“撑”字,而传神地体现出来。

颔联第3、4句,“夜盥(读冠,洗手)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如果说首联是概括描写五指山雄伟的话,那么颔联和颈联(下面的第5、6句)则是从不同的角度具体描写五指山的英姿。颔联两句,分别描写晚上和早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象。第三句说,夜里这巨掌在清清的银河中洗涤,并灵巧地采摘那耀眼的星星。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用“可摘星辰”极言其高。而这句诗不仅写出了五指山的高,而且化静为动,写出了情趣:像仙女一样在银河中洗手,哪颗星斗不可随意采摘呢? “碧落”指天空,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这句说,清晨这巨型掌又伸进高空中,轻柔地抚弄那飘荡不定的云烟。一个“弄”字,妙趣横生,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活泼顽皮的少女,抓来抓去地和烟霞嬉戏斗趣。宋代词人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名句,历来受到赞赏。张先词的“弄”字,写态传神,从动态中刻画了月夜景色。同样,丘浚诗的这个“弄”字,写活了五指山峰烟雾缭绕的景观。

颈联第5、6句是“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玉笋”,古代诗人多用来比喻美人的手指。这两句意思是,当雨过天晴的时候,五峰宛若美女的玉指,出现在空中;到了晚上,那皎洁的一轮明月,又如同一颗晶莹的明珠,在这手掌中被托了出来。五指山因其高峻,经常云雾缭绕,只有天空极晴朗时,可以一睹倩容。而每当雨霁初晴,它尤其显得俏丽迷人。什么样的手指最美呢?自然是美人的玉指。接下来作者写夜间月出又是一番景致:月临山巅,如明珠在掌,多么神奇美妙啊!

尾联第7、8句“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上面的三联,诗人已把五指山的仪态万千、无限风光,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如果是高卧云林、放情自然的人,他一定会抒发迷恋不已、流连忘返的感情。“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靰(读屋,指鞋子)。”(韩愈《山石》)然而作者丘浚,当时是一个富有进取精神的志士,于是按捺不住的激越感情,从胸臆中喷薄而出:五指山啊,你也许就是巨灵河神伸出来的一条长臂,要从遥远的海外,点数祖国中原大地的山川、文物和国事吧!这里的“巨灵”,是古代神话中的河神。传说中的巨灵,有一双巨臂,力大无穷,曾分开华山。“数”:这里作动词用,是指点、点数之意。

奇特的想象,来源于生活的积淀和触发,巨灵河神点数中原的寓意明确。但诗人却用“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下笔轻婉含蓄,引人深思,更显得蕴涵深厚。这正展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志愿:指点江山,拯济天下!

通过一连串的比喻联想,来突出五指山的雄伟高俊、神奇秀美,是本诗的突出特色。然而由于诗人想象奇丽,状物传神,我们一点也不觉得这些比喻累赘、乏味,反而更好地感受到五指山原来这么高、这么美!这首诗的另一个突出之处,是诗人以宏大的精神抱负和豪迈向上的思想感情,振激全篇,使全诗写得俊伟清新,并且雄健。这大概是此诗之所以流传广、影响大的原因吧。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