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醇:“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庄敬


【正见网2017年01月24日】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作者介绍】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东晋末,官至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刘宋代立,降爵康乐侯,曾任散骑侍郎等职,后因兴叛被杀。他以大量的山水诗,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在中国山水诗的形成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有辑本《谢康乐集》。

【注解】
石壁精舍:在始宁县(今浙江上虞县)东南。 精舍:指佛寺或学舍。湖:指巫湖。

【赏析】
写这首诗时,诗人已托病辞官,回到始宁老宅隐居。但诗人仍不忘纵情于山水之间。某天,诗人从石壁精舍游玩回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山水诗。诗人徜徉山中,观赏着清晨和黄昏山中景物呈现出的迥异风姿,山山水水都沐浴在清晖之中。这美妙的山光水色,使人愉快欢畅,安闲自得的诗人,几乎忘了回家。早上离开精舍时,太阳刚刚升起,由于迷恋风景山色,以致于准备上船归去时,已经夕阳西下。伫立船头,诗人还依依不舍地回望那山光水色。天色渐晴,林壑更显幽深,仿佛暝色是从林壑中弥漫开来,散布到山间;天边的晚霞,在越来越浓的夜色中慢慢消散。小船穿过菱叶和荷叶重重叠叠的湖面,向长满了菖蒲和杂草的湖岸靠拢。走过绿草丛生的乡间小径,诗人终于回到家了,关上了东大门。回想起一天所观赏到的美丽景色,悠然自得。从中,诗人也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心境淡泊,身外之物自然就看得轻了。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两句,诗人以其超凡的想象力和艺术技巧,使读者再次从本诗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同时,全诗也给人以重要的启示:能欣赏大自然的美,这是一种人生的享受;能从大自然的美中,领悟到人生的淡泊和知足,其实是将自己融于了大自然之中,提升了人性的真纯与高尚。逐渐地做到了二者归一即天人合一。诗人一直想追求的东西(谢灵运爱修行礼佛),其实已经体悟到了。诗人希望其他人也像自己一样,心境淡泊,知足常乐,去参修礼佛。所以,诗人在最后咏曰:“虑澹物自轻(淡泊了私虑,使人净怀息机,看轻物质利益),意惬理无违(心中愉快是因为顺应了天理)。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把上述的道理,再推进一步,就是修佛)!”这四句诗,是全诗的主题思想,精髓所在。

【今译】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回石壁精舍后,记下在游湖中所作诗)

一早一晚,气候多变,
山水披上清丽的光艳。
这清晖使人十分喜悦,
让游人心洁神安,陶然忘返。 (以上四句,总冒全诗)
清晨的太阳还在东边,
傍晚回舟时,夕阳已经落山。 (游览了一整天)
郁郁葱葱的林壑,收敛着暮色的昏暗,
金红色的晚霞,凝聚到天边。
湖面上荡漾着水波澄碧,
荷叶蔚郁,蒲稗杂生,彼此相依。 (继续写景)
拨开路边杂草,踏上南边小路,
满心喜悦地把东边的大门关闭。 (返回到家中)
(到家后,回味这一天的游历——)
淡泊了私虑,使人净怀息机,看轻物质利益, (大收益!)
心中愉快是因为顺应了天理。 (天人合一,得大自在!)
我想告诉那些养生之人, (由利己到济人——)
不妨按我说的体会去参修佛理。(跟我一起修佛,由乘人间小船,到乘佛祖的大渡船,到达金色彼岸)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