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智慧学初探:人们应互相尊敬,莫互相鄙视(三文)

庄敬


【正见网2016年07月23日】

一、列精子高 照看井中人

齐国有个叫列精子高的贤人,齐缗王请他出山当辅政大臣,并对他言听计从。由于列精子高成了齐王的宠臣,齐国上下都对他百般迎合,列精子高也很是志得意满。

有一次,有人送给列精子高一套十分漂亮的衣帽:衣服是用熟绢做的,而帽子是白绢做的。列精子高很高兴,第二天一大早,就穿戴起这套新衣帽,在堂下特意撩起衣服走来走去,还问自己的侍从:“我的这套衣服还不错吧?”

侍从们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道:“我们还没见过比先生更英俊潇酒的人。”

列精子高听到赞美,十分高兴,于是就走到井边,去照看一下井中人的形象:天啊!这哪是什么英俊潇洒的样子,分明是一个丑陋的男人啊!

呆了一会儿,列精子高望着自己倒影在井中的“光辉形像”,感慨万分地说道:“侍从们为了讨好我,就这样地不惜歪曲事实,来迎合我!更何况是对于我们的齐王呢?这些日子以来,我太糊涂了!”

(源自《恃君览•达郁》)

【解析】
一般人都喜欢别人迎合、称赞自己。人们对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优点、长处,都知道得很清楚,唯独不明白自己的缺点。位高权重的人尤其这样。就连列精子高这样的贤人,都会在别人的迎合下,有些飘飘然了,更何况那些只知道醉生梦死的庸人!好在井水照醒了他,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短处。

人都喜欢镜子能照出自已的优点,却厌恶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特别当他们身居高位的时候。如果这样下去的话,那他们距离危险也就不远了!生活中这样的镜子,处处都有,只是看我们自己接受还是拒绝它罢了。

冷静的照镜子,就能看清自己的真面目。“镜”与“静”是同音字,照镜时,必须保持冷静!

法国的雨果有言:“被别人撕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撕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特莱斯说:“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所以,列精子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猎人丢弓不找,却很快乐!

楚国有个猎人,上山打猎,回来时,发现弓丢了。但是他并不回去寻找。

同行的人很奇怪:“你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如果不早一点儿,晚了再去找,就会被别人拾去的。”

那个猎人笑了笑,悠然地说:“怕什么,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反正会被楚人拾到,又何必去寻找呢?”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后,说:“他的话中,去掉那个‘楚’字,就更合适了!”

老子听到这件事和孔子的评论后,摇头叹息道:“孔子还是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啊!依我看,再去掉那个‘人’字,就更好了!”

(源自《孟春纪•贵公》)

【解析】
像老子这样的人,可以说是达到了最高境界了。天地是多么的伟大,他养育人民,却不要他们来贡献自己,成就万物却不占为已有,万物都承受他的恩泽,得到他的好处。

然而,却没有谁知道这些恩赐从哪里来。天下并不是某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万事万物都在同一片天地之中,在因果循环中不断更替,因而无法说清这是你的,那是我的。从天地至公的观点来看,确实如此。不管这个人在世时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但他最后还是要回到自然的天地之中。

现实生活中来去匆匆的人们,为了名利,不顾辛劳,不择手段,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为名所累,为利所惑,有着无数的迷惑和茫然。如果从天地至公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又是何苦?由此看来,像那个丢弓的猎人那样,乐知天命,不也生活得很快乐吗?

思想境界高,就一定会快乐。

三、人们应互相尊敬,莫互相鄙视

郑国有个叫圃泽的地方,住有很多贤人。而在东里那个地方,却有很多才子。

圃泽地方有一个学者叫伯丰子,有一次他路过东里,被正在讲学的邓析看见,便回头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要戏弄一番那个来者(指伯丰子),看他有什么反应。”邓析的学生们都说:“我们都想见识一下老师的学问。”

邓析带着学生,来到伯丰子面前,对他说:“你知道养育和被别人养育的道理吗?被别人养活却不知道自己养活自己,像这种人是跟猪狗没有什么区别的;养育别的动物,使其为我所用,这才是人的能力。你们自己不能养活自己,却四处游说,这是不算什么本领的。你们这帮人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又能游手好闲,正是有当政者资助的缘故。这又跟猪狗有什么不同呢?”

伯丰子没有理睬邓析的嘲辱,有一个跟随伯丰子的门徒,走上前来,面对邓析的话,回答道:“你可曾听说过,在齐、鲁这两个国家里,有不少贤人,有的人擅长土木建筑,有的人善于制作五金皮革,有的善于演奏各种乐器,有的善于读书、作文、计算,有的人会指挥军队作战,有的人能和天地鬼神打交道。各种各样的人才,都很丰富,但缺乏人来使唤和安排他们,使唤者不一定有什么一技之长,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却受他的使唤。你刚才所说的当政者,就是接受我们教谕和指挥的。我们通过教育国家当政的人,来为天下人谋取自己的衣食,你却认为是国家当政者对我们的恩惠,把我们骂作猪狗,你还有良心?”

邓析瞪目结舌,灰溜溜地带着自己的学生回去了。

(源自《列子•技艺篇》)

【解析】
邓析和伯丰子的门徒所争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和评价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问题。在邓析看来,伯丰子他们不从事农业生产,只凭着自己的一张嘴四处游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这是不劳而获。但在伯丰子的门徒看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是教育从政者,使从政者知道应该如何去安排那些能工巧匠,这就是他们的功劳。这个问题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许多人总是抱怨别人过得如何的潇洒,而自已是如何的劳苦功高。试想如果每个人都去从事工农业一线生产,那么政治机构又谁来管理呢?社会分工不同,所以工作方式也有区别,大可不必强求人人都干同一种工作。我们要互相尊重,并互相尊重别人的工作和职业,切莫互相鄙视。这样,大家都愉快。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