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风尚:救灾是人臣的职责

于海心


【正见网2016年07月22日】

宋仁宗庆历八年(西元1048年),河北路和京东西两路(宋朝的路相当于现在省)发生了水灾,引发了大饥荒。

面对天灾,仁宗天子诚惶诚恐的反省自己,上朝避开正殿,不接受朝贺,降低饮食规格,不敢娱乐。仁宗非常害怕上天的警示,反省自己的执政是否合天道、人道;诏书中充满了对百姓疾苦的怜悯。政府下令,流民逃难的,不收路费。路过京城城门的,守城的人要发给流民粮食。流民所到之处,政府提供住处。老人和孩子,政府来养活。流民逃亡淹死的,政府统计人数,并派官员主动上门慰问,发放钱米作为抚恤金。因饥饿偷盗的,政府下令从轻处理。终宋一朝,减免刑罚,大赦天下的诏书如雪花飞舞,独独不见“严打”字样。史学家称,这样的政府,替老百姓考虑得周到,对百姓的政策越来越宽厚。“累朝相承,其虑于民也既周,其施于民也益厚。”

仁宗下令,让财政大臣发放救灾的钱粮。即使这样,也无法解决全部的受灾的老百姓的生活,失去家园的老百姓流亡逃到京东路,数不胜数。此时,知州富弼闪亮闪亮的出现了。富弼挑了当年丰收的五个州,让那里的老百姓出米,收集到了十五万斛,就地储存到了当地的官家的粮仓中。粮食有了,住处怎样解决呢?富弼做全州总动员,普查坊间村里,把寺庙、公家的、私家的闲置的房屋,甚至山间的岩洞,统统扒拉出来,让流民住進去。

这样的好处是,流民分散,不会聚集在一起给一地的救济造成压力。以往的救灾办法是,把老百姓聚集到城中,把粥分给他们。有的地方人太多,有挤倒踩死的情况,有时等了几天还等不到救命的粥,等分到粥的时候人都倒地僵硬了,饿死的人一多,容易产生疾疫,救人却变成了杀人。富弼把聚集流民改为分散流民,简单而周到,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的官员纷纷效仿。

富弼准备的房屋内,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齐全,连柴草都给准备好了。“器物薪刍,无不完具”。我看到挪威给接收的难民提供的房屋内,准备了手机时,感慨其周到细致。我们国家千年前对难民的救济,在住处内准备了柴火,甚至还有牲畜吃的草,就像是现代社会给难民连汽油都给准备好了一样。

在救济之外,富弼努力给流民创造生活来源。愿意靠体力谋生的,那些山川河流,天地广阔,尽管去找生路。那可是人家的私有财产啊?没关系,富弼下令,有可以用以谋生的资源,流民可以去取,山川河流的主人不能禁止。《宋史》中记载的很简单,一句话:“山林河泊之利,有可取以为生者,听流民取之,其主不得禁”。山上可以打猎,采果,采药,割草,打柴,水中可以捕鱼的营生,都可以去做。这看起来劫富济贫的办法,其实富民同时获益,不过是以经济的付出,获得治安的稳定。如果流民无以为生,很容易聚集为盗,流民的生路,富人的财产,朝廷的威望纷纷受损。

那些需要聚集在一起救济的,都是挑选老弱的人,让他们领救济。

对那些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富弼挑了上万人,充实军力。于民于国一举两得之法。

对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富弼尽量给他们提供工作。那些有过政府工作经验的,让他们做以前的工作,如文书,出纳,保安之类的工作。借来民仓和场地,让这些人登记救济的粮食和财务的支出,三天一发放,支出登记的详细就像官府的开支一样。对这些人的工作,富弼亲手写信表扬他们的工作,每天都有酒肉款待他们,一说每五天一次款待他们。不管一天一款待还是五天一款待吧,总之是很有人情味的。这个政策的管理理念之先進,真是让人拍案惊奇。一,给流民提供了工作机会,就地把部分流民转为政府工作人员,减少了流民的数量,同时减少了公务员的政府开支;二,流民自我管理,更容易管理;三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财务,救灾的帐篷不会落入贪官奸商之手,流向市场;四,给流民的支出如同政府的支出一样详尽,多么先進,充分体现了大宋王朝制度的优越性。这种管理,大善,大智。

皇上知道了富弼的仁政措施,大为高兴,给富弼升职加薪。富弼说,这是臣子的本分,分内的职责,坚决不肯接受嘉奖。

等到麦子熟了,富弼就按照路途远近给他们回家的口粮。饿死的人非常少,对这些人,给他们建了一个共用的坟墓,叫做“丛冢”。对于这些极少数饿死的人,富弼自己写了祭文,派官吏拿去祭奠死者。

富弼的仁政,在这次水灾中救活了五十万余人,还给皇家挑了万余人的军人。从此各地救灾,均以富弼的办法为样本。

知郓州刘夔打开官府的粮仓振济饥民,老百姓得以活下来很多,因饥饿偷盗的犯罪也减少以至消失了,天子下令褒奖。知越州赵抃在大街上贴榜,让老百姓有米的,加价卖米。于是外地的米商纷纷来卖米,米价于是很快跌落,老百姓没有饿死的。

英宗时,有灾区的百姓偷了鸡腿和杂粮,英宗想从宽处理,司马光说,皇上这样做是鼓励他们去偷盗啊。英宗说,我终究是不忍心。诏令从宽处理。美国的纽约市的老妇人因饥饿偷面包被告上轻罪法庭,纽约市市长罚了老妇人几块钱,并从自己开始,让在场的每个人拿出半美元,为城市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来赎罪。纽约的拉瓜迪亚机场就是以这个市长的名字命名的。美国有这样的市长,我们一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的皇帝了。

像这样的仁政爱人的措施,数不胜数。

本文的重点要点需要再用浓墨来圈点一遍。第一,朝廷面对天灾是反省——反省——反省——,不是庆功,庆功,庆功! “仁宗、英宗一遇灾变,则避朝变服,损膳彻乐。恐惧修省,见于颜色;恻怛哀矜,形于诏旨。”

第二,救灾是人臣的职责,有什么可嘉奖的。绝不把老百姓的血泪换作自己的庆功红酒。那是你们份内的工作,庆什么庆。

第三,死难者不是一个缩小的数字,他们是国家的伤痛,高官亲自写祭文哀悼。祭文是写给自己的国民,而不是发往国外的电报。

第四,千年之前的救灾的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的生活,不仅有饭菜,还有酒肉。那些喝凉水,啃馒头的救灾工作人员,你们羡慕妒恨吗?

第五,对那些为生活所迫而犯罪的,要从宽不要“严打”。

参考资料:《宋史》、《宋会要辑稿》、《渑水燕谈录》。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