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珍事:诸葛亮提拔新进,用群贤治蜀

郑介文


【正见网2016年05月27日】

诸葛亮以自己的实践,实现了他的主张。他不拘一格,选拔新进,用群贤治蜀,使蜀国的政权,于大敌当前的形势下,在西南得到巩固。

请看如下事实:

杨洪,原是太守李严手下的一个地位很低的功曹。诸葛亮在与他的交谈中,发现杨洪很有远见,立即表奏他为蜀郡太守,官位与李严并列;

诸葛亮又发现:杨洪手下一个负责文字工作的小官何衹, 很有进取精神,诸葛亮破格提拔他为广汉太守,地位又与杨洪相同;

诸葛亮用人,不仅不重资历,而且也不论门第。张嶷,家境贫寒,而且平素有些放浪。但这个人很有见识,屡建奇功,诸葛亮就把他提拔为太守;

士卒出身的王平,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遵履法度”,很有实战经验。在马谡失街亭后,王平率领残余部队归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加封王平为参军。后来王平在对魏军作战中,屡立战功,成为蜀国一名善战的将军;

马超、黄忠都是降将,诸葛亮把他们提拔到同关羽、张飞、赵云并列的“五虎上将”的地位。诸葛亮开始提拔马超时,关羽不服气。诸葛亮在日理万机的百忙中,写信给关羽,信中写道:“马超文武双全,刚烈过人,堪称一代俊杰。是黥布、彭越一类人物。他可以和张飞,并驾齐驱。只是比不上您关羽的超群绝伦!”关羽读完信后,觉得有理,便也服气了。

刘备、诸葛亮入蜀后,派费袆,拿着封关羽为前将军的敕令,送去。关羽一见老将黄忠也被封为将军,与自己同职,很不高兴,生气地说:“大丈夫决不与老卒同列!”不肯受印。费祎按照诸葛亮事先的嘱托,对关羽说:“成就大业者,必须并用群贤。将军不应该计较官位高下,爵禄多少,也应学习萧何、曹参(愿与新进之下属同列)的品格。”一席话,说服了关羽,关羽很快地接受了授予他的前将军的官印;

不求全责备,用人之长,是诸葛亮用人的又一特长。他在选拔做长史的人选时,要求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施政的本领,还要有一定的德行修养。张裔就是被诸葛亮看中的一位人选。张裔文武兼备,既带兵打过仗,又当过太守,后又担任参军从事。在任职其间,表现出了一定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为了进一步考察他的实际才能,诸葛亮请来越骑校尉杨洪,询问有关情况。杨洪认为,张裔精明能干,是个长史的材料;但他气量太小,不能容人之过,不宜单独担负此任。相比之下,如让向朗(人名)担任此职,让张裔在向朗之下办事,更稳妥一些。

诸葛亮采纳了杨洪的意见,也有意再考验一下张裔,任他为校尉。后来,张裔听说杨洪在诸葛亮面前说他自己的弱点,就忌恨在心,总以为是杨洪别有用心,自己想争地位。诸葛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给张裔写了一封信,坦率地批评了他以个人私见度人的这种思想。张裔看完信,很受感动,他深服诸葛亮的知人善察和杨洪的荐贤无私。这以后,他和杨洪握手言和,并且与向朗一道,竭力辅佐诸葛亮处理政事,后来果真当上了长史。

从以上多件事例证明:诸葛亮能从蜀国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拨人材,排除干扰,不遗余力。

鞠躬尽瘁排万难,两朝开济老臣心!

【附言】
三国时,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国,后又辅佐刘禅,直至“死而后已”,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诸葛亮在用人上,也有独到见解。“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这是他的一贯主张。他曾经打比方说:“治理国家就像调理人的身体,调理人体必须注意修养精神,治理国家必须注意选贤任能。辅佐国家的人,就好像房屋的柱子,柱子太细小,屋子就会倾倒。辅佐国家的人不称职,国家就会倾覆。君主选举贤才时,必须注意目光平常很少到的地方去寻找,有的人德才兼备,但没有出来为国效力,甘当普通百姓;有的人,才干突出,但乡里不推荐;有的人追求自己的某种志向,不愿出来当官;有的人真心实意忠于国家,想干一番事业,但被政见不同的人,所攻击。因此,选举贤良,要舍得悬赏,要安排适当的位置,还要广开渠道。”那么,选人的标准是什么呢?诸葛亮提出:“挑马不一定要非挑那像麒麟那样的,只要马跑得快就行;选贤才不一定拿圣人作标准,关键是知识的渊博,能力强。”这些举措,都很切实、精要!
 
【另录 •陈寿《三国志》综言:】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事据《三国志》等书)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