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老和尚摆平巡抚官

林灵


【正见网2016年05月14日】

清代有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毕沅,是江苏镇汀人,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媲美的《续资治通鉴》,就是他编纂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毕沅任陕西巡抚,赴任的时候,经过一座古庙,毕沅进庙内休息。一位和尚正坐在佛堂上念经,人报巡抚毕大人来了,这个老和尚既不起身,也不开口,只顾念经。毕沅当时只有四十出头,英年得志,自己又中过状元,名满天下。他见老和尚这样傲慢,心里很不高兴。老和尚念完一卷经后,才离座起身,合掌施礼,说道:“老衲适才佛事未毕,有疏接待,望大人恕罪。”

毕沅说:“佛家有三宝,老法师为三宝之一,何言疏慢?”随即,毕沅上坐,老和尚侧坐相陪。交谈中,毕沅问:“老法师诵的何经?”

老和尚说:“《法华经》。”

毕沅说:“老法师一心向佛,摒除俗务,诵经不辍,这部《法华经》想来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个‘阿弥陀佛’?”

老和尚听了,知道毕沅心中不满,有意出这道题难他。他不慌不忙,从容地答道:“老衲资质鲁钝,随诵随忘。大人文曲星下凡,屡考屡中, 一部《四书》想来也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个‘子曰’?”毕沅听了,不觉大笑,对老和尚的回答,极为赞赏。

献茶之后,老和尚陪毕沅观赏菩萨殿宇,来到一尊弥勒佛的佛像前,毕沅指着弥勒佛的大肚子,说:“你知道他这个大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吗?”

老和尚马上回答:“满腹经纶,人间乐事。”毕沅不由得连声称好,因而问他:“老法师如此捷才,取功名容易得很,为什么要抛去红尘,皈依三宝?”

老和尚答说:“富贵如过眼烟云,怎么比得上西方一片净土!”

两人一同来到罗汉殿,殿中十八尊罗汉各种表情,各种姿态,栩栩如生。毕沅指着一尊笑罗汉,又问老和尚:“他笑什么呢?”

老和尚回答说:“他笑天下可笑之人。”

毕沅一顿,又问:“天下哪些人可笑呢?”

老和尚说:“恃才傲物的人,可笑;贪恋富贵的人,可笑;倚势凌人的人,可笑;钻营求宠的人,可笑;自作聪明的人,可笑……”

毕沅越听越不是滋味,连忙打断他的话,说道:“老法师妙语连珠,针砭俗子,下官领教了。”

毕沅说完,深深一揖!便带领仆从,离寺而去。

【附言】
大凡为官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好打官腔,官气十足,给人以难于亲近的感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是为官者大权在握,平素里颐指气使惯了,走到哪里都是威风八面, 一呼百应,风光无限。

本文中的毕沅,是一个很不简单的显赫人物,不仅曾高中状元,英年得志,而且还是名满天下的经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担任陕西巡抚,可谓位高权重,平素里他早就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敬重,不料和尚对这位巡抚大人的到来,表现出不冷不热的态度,难免心中有气,于是就想找机会故意刁难对方。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不起眼的老和尚,乃是一位得道高僧,不仅满腹经纶,而且雄辩滔滔,自己刁难不成,反受其辱,真可谓“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羞愧而退。好个毕沅,不愧为有名的儒者,他受此折辱,并没有挟私报复、仗势欺人,而是赶忙向老和尚道歉,亦不失儒家风范。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你是大权在握,还是才高八斗,一定要做到平等待人,切忌“势利眼”。古人说:“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就是告诉我们在待人时,不应用卑贱的态度,去巴结、逢迎有权势的人,也不能怠慢地位低下的人。因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如果你待人时总是一副“势利眼”,总有一天,你会碰得头破血流。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