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珍事:民足则君足,张文谦治财始于爱民

默安


【正见网2016年05月02日】

蒙古族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实行了落后的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它把全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分为四等;蒙古人是第一等,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色目人是第二等。“目”在这里有品类、类别的意思。“色目”就是各种类型,指的是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汉人是第三等。但这里“汉人”只是指北方和四川的汉人。南人是第四等。“南人”指的是南宋的遗民。蒙古人以外的等级顺序,就是被蒙古人征服的先后顺序。

这种民族压迫的政策,体现在官制上,就是朝廷的重要官员,都由“北人”即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汉人和南人,在朝中做官的为数极少,绝大部分汉人和南人,只能做些小官、不重要的官。

但有一位元朝的汉官,也曾使忽必烈认识到汉人的智慧和才能。他就是张文谦。

张文谦是邢州沙河(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南)的人。有人向忽必烈推荐他。忽必烈同他谈过话后,对他的才能等等很满意,让他执掌王府书记。“王府”就是忽必烈的官府,因为那时他还没有称“汗”,还只是一位亲王。忽必烈对张文谦越来越信任。

当时,蒙古人刚刚灭亡了金国,正在准备向南宋王朝发起进攻。而邢州(在今河北省邢台市附近)正位于南下的要害之处。忽必烈把这里的两千户汉人,分给勋臣作为食邑。这些勋臣只知从这些食邑农户身上搜括,年年派人去索取东西,而不管他们死活。有的人无奈,只好告到忽必烈的王府。忽必烈问张文谦等人:“如何处理才好?”

张文谦说,现在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而邢州的百姓是其中最困苦的。可以派人到那里去治理一下,治理好了,作为其他地方的楷模,学习他们的经验。这就等于各地都受到大王的恩赐。

忽必烈觉得张文谦的这个意见很好,果然选派了三位官吏到邢州去。他们在那里,废除危害百姓的旧习,惩治贪污和欺压百姓的官吏。那些已经逃亡在外的人,听说家乡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纷纷回到家乡。不到一个月,这里的户口就增加了十倍。

从这件事中,忽必烈看出了汉族官吏的重要性。张文谦是第一个被忽必烈授以官职的汉族知识分子。

张文谦跟随忽必烈,去讨伐大理国(都城在今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国主高祥,杀了蒙古人派去的信使,拒绝投降。忽必烈要屠城,就是要杀掉全城百姓。张文谦劝他说:“杀使者拒降的是高祥,而不是大理的百姓,请大王原谅了他们吧。”这样,大理的百姓才逃脱了被屠杀的厄运。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争得汗位,张文谦被任为左丞。元代与中国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它以右为贵,所以他的地位要比右丞略低一些。右丞和左丞是右、左丞相的助手,是正二品,在汉人当中,他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他帮助忽必烈树立纲纪,讲解利害,以安国便民为务。

平章政事王文统,要求加税,以增加国家的收入。张文谦说:“百姓很长时间以来,就生活在困苦之中,又赶上天大旱,如果我们不减少税赋,如何能够满足百姓对陛下的期望?”

王文统说:“陛下刚刚即位,国家的经费只能依靠赋税。如果减少赋税,怎能满足陛下的需用?”

张文谦说:“百姓如果富足了,陛下怎么会不足?等到年景好些的时候,百姓丰足了,再从百姓中索取,也不晚嘛。”忽必烈同意张文谦的意见,减常税十分之四,减酒税十分之一。

他还参加了郭守敬修复唐来渠和汉延渠的工作,灌田十多万顷。

至元七年(1270),张文谦被拜为大司农。根据他的建议,设立了劝农司,到各地巡行,鼓励百姓发展农业生产。他还根据中国历代王朝的惯例,建议设立籍田。这是特为皇帝设立的庄田,供皇帝亲自耕种。虽然皇帝“亲耕”只是形式,多数皇帝连形式也不要,但他毕竟表示了皇帝的重视。他还建议在祭祀活动中,增加祭祀先农和先蚕的活动,用以表示皇帝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视和诚意。

丞相阿合马,要求把民间的铁器都收上来,由官家铸成农具,高价卖给农民,还有其他几项危害百姓的建议。都在张文谦的极力反对之下,而作罢。

张文谦还是个学问家,对多种方术和数学,都有研究。他家藏书几万卷。他还善于识别人才和推荐人才。郭守敬就是他推荐给忽必烈的。因此,他的声望很高。

(《元史•张文谦传》《元史•河渠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纪》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