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家有贤妻,福荫陶门几代人!

慧勉


【正见网2016年04月23日】

《晋书•列传第六十六》记载: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豫章新淦(江西南昌境内)人。以前,陶侃的父亲娶她为妾,生下了陶侃。陶家贫贱,湛氏就靠纺织挣钱,供养儿子,让他结交胜过自己的朋友。这位湛氏贤妾,福荫了陶门的几代人!

湛氏的儿子陶侃,年轻时,在寻阳县做小官,曾负责监管水产,他就利用职务之便,送给母亲一坛糟鱼。湛氏将鱼封存,又写信责备儿子说:“你做官,用公家的物品相送,这不仅不能利益我,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鄱阳孝廉范逵,遇上大雪,借宿陶侃家。湛氏将自己床铺下的新铺的稻草抽出来,喂范逵的马,又偷偷割断自己的头发,卖给邻居,以购买食物,款待范逵。范逵听说后,叹息道:“不是这样的母亲,养育不出这样的孩子!”后来,陶侃果然考取功名而显贵。

陶侃是晋代名将,其功业和人品,已永载史册。而这一切,与其母亲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陶侃年轻时,有一次,曾喝得酩酊大醉。陶侃的母亲非常难过,就给陶侃订下了一个“酒约”,限制陶侃的饮酒。这条“酒约”,陶侃遵守终生,也得益终生。在两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经常鲸吞狂饮,烂醉如泥,并以此为“潇洒”。陶侃身处这样的环境,却能够不受影响。他执行“酒约”的规定,坚决约束自己不和部下饮酒,如遇上司和友人,也略表“敬仪”即止。确实得益于母亲的教诲。

陶侃在任荆州刺史时,负责监督建造一批战船。他在造船现场巡视时,发现遍地都是削下来的碎竹和木屑。陶侃下令将这些弃置的下脚料,都收起来,不准丢弃。人们都不知是为什么。

按照惯例,正月初一那天,在衙门前要有庆祝集会。可就在正月初一前两天,下起了大雪。雪融化后,到处是泥水,车马一过,脏乱不堪。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陶侃下令把那些木屑,拉来垫上,解决了大问题。大家对陶侃钦佩不已。直到陶侃去世后,大将桓温准备伐蜀,需要造大船,于是,陶侃生前所积攒的碎竹,都用来制成了竹钉,物尽其用。

正是母亲的正直和勤俭,使陶侃懂得了一切都来之不易,所以他对一草一木,都十分爱惜。即使在他成为一代名将,被封为“柴桑侯”,拿着四千户的俸禄时,依旧保持着勤俭的作风。

陶侃一生的功业和幸福,正是年幼时母亲言传身教、滴滴心血的结晶。而这份财富,也留给了子孙后代。后来,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陶渊明,就是陶侃的曾孙。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