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刘安世母子同心

秦自省


【正见网2016年01月20日】

刘安世,字器之,学者称元城先生,是北宋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人。他是进士出身,跟从当时的著名学者司马光学习。后来司马光担任宰相之职,刘安世被推荐为秘书省正字。司马光过世后,他又被提升为右正言,官至左谏议大夫、枢密都承旨等。

奸臣章悖,十分忌恨他,将他贬官至南安军(今江西大余)、英州(今广东英德)、梅州(今属广东)等边远荒恶之地,前后流徙共有七年之久,并几乎被章悖、蔡卞所杀。蔡京任宰相后,更遭迫害,竟一连被贬七次,终于在1125年病死。

刘安世当年被任命为谏议大夫,未正式就任前,他特意回家禀告母亲,说:“朝廷信任我,任命我为谏议大夫。假如做了这官,就必须无所畏惧,直言敢谏,担负起言官的责任来。但是,一旦触怒了朝廷、权贵,说不定立刻就会招来灾祸。现在皇上正以孝道治天下,我如果以母亲大人年老为理由,完全可以辞去这个官职。所以,我特意回来禀告您老人家,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这个官职?”刘安世的母亲听儿子说明原委后,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听说谏议大夫是皇上的诤臣,你父亲生前一直很想当这个官,可惜始终没有能当上。你现在侥幸能担任这个官职,应当有随时愿意献身报国的志向。如果将来真的因此而获罪,流放到那些边远蛮荒的地方,不论路途多远,我都愿跟着你,你不必为我而担忧!”刘安世受到老母的这一番激励,便毅然决然的接受了谏议大夫的职务。

刘安世担任谏议大夫好几年,以正直立朝,时时事事都主持公道。有时候,他还常敢与皇帝当廷争辩。皇帝为此发雷霆之怒,刘安世便手执筒笏,暂且不声不响地站立一旁。待到皇帝怒气稍解,便又挺身上前,与之抗辩。在旁的朝臣和侍者等,在旁观看,一个个都吓出一身大汗,刘安世却毫无畏惧之色。因此之故,朝廷上下,都将刘安世称作“殿上虎”,对他无不敬畏几分。

刘安世平时也同样是个正人君子,他不好声色,不贪恋财物,在家中闲居,也丝毫不见其疲沓怠惰之态,连平时闲坐,也都是正襟危坐。写字也都是工工整整,绝不肯有半点马虎潦草。其忠孝正直以及平时的各种品格,都酷似其老师司马光。他年迈以后,其直声更盛。曾经有人劝他要为子孙们考虑考虑,早早作些打算,刘安世笑着对劝他的人说:“我如果为子孙们考虑,就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我要保全我的品格,以便将来到地下,好见我的老师司马光!”

正是:
从来师生本有缘,
正直善良一脉传。
未若学生刘安世,
师尊教谕铭心间;
生死相随永不忘,
谨执师教到黄泉!

(《宋史•刘安世传》)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