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求学问也要从不说谎话做起!”

严自律


【正见网2016年01月18日】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由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在史学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著《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文集等二百多种,史料系统而完备,给后世以很大影响。

司马光自小就聪明过人,据史籍载,他刚七岁时,就俨然像个成人了。听人讲《左传》,十分喜爱,回家后对家人讲解,居然能头头是道,将其大意讲得清清楚楚。自此以后,真可谓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读书,到了忘记饥渴、不问寒暑的地步。他的聪明是超越常人的,他年幼时,和许多孩子一起,在庭院中玩耍,院中有一口盛满水的大缸。有个孩子不慎跌落缸中,眼看着就要被淹死。别的孩子全都惊慌失措,吓得四散逃去,独有司马光沉着冷静,急中生智,抓起一块石头将缸打破,缸水流出,救了缸中的孩子。这个“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当时就到处流传,人人知晓,个个称赞。

当司马光还只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些青胡桃。司马光的姐姐,想代弟弟把胡桃皮剥掉,但剥来剥去,却总是剥不下来。这时,正好姐姐有事,便离开了。家中的女佣人,想了个办法,帮司马光用开水将青胡桃烫了烫,很容易就将皮去掉了。姐姐办完事回来,见青胡桃都已去掉了皮,十分惊讶,问是谁剥的。司马光为了在姐姐面前表现自己,也没有多加考虑,便随口回答道:“是我自己剥掉的。”司马光的父亲,当时恰好看到了事情的经过,见儿子为了表现自己,竟说了谎话,便很严肃地教育司马光道:“小孩子怎么能随便说谎话!”父亲训斥的话,给年幼的司马光,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从此以后,他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再也不说谎了。

司马光一生正直、诚实,为人们所公认。司马光去世以后,蔡京等奸臣,还不肯停止对他的迫害,撰写了所谓的“奸党碑”,将司马光列名其中。蔡京同党让石匠安民,来刻碑时,安民推辞道:“我是个愚民,不知道立碑的目的。但像司马相公这样的人,海内都称扬他的正直。现在说他奸邪,小民不忍心刻这样的碑!”蔡京同党见他拒绝刻碑,又听他说出这一番话,十分恼怒,勒逼他刻碑。安民哭泣道:“我受官府差役,不敢不照官府的吩咐做。但是请求碑文后面免刻上我的名字(按过去惯例,碑上要刻上刻工的名字),免得让后代的人唾骂我!”听到安民这话的人,都觉得内心十分惭愧。宋代大文豪在司马光身后,也曾为他撰写墓志铭。苏东坡在墓志铭中,称赞司马光一生的品德,认为可以用“诚实”和“专一”这两个词,来加以概括。以上两事,足以说明“诚实”两字,实是司马光重要的品德之一。从剥青胡桃皮的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悟性极高的人,一次受教,便可终身受益。如果是常人,恐怕大多做不到这样,必须要耐心反复地加以教育,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最终达到目的。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极大的个性差异。

司马光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以后,把诚实做学问的精神,也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他曾经对他的弟子刘器之说:“求学问也要从不说谎话做起!”看来,“诚实不说谎话”乃是司马光的一生心得。

司马光小时善于受教,成人以后,也特别注意教育自己的子女。司马光一生无论家居还是做官,都十分俭朴,不尚奢华。宋仁宗宝元初年(1038),司马光刚刚二十岁,便考中了进士。参加朝廷办的招待新进士的喜宴时,别的人个个都戴花,独有司马光连这一朵红花也觉得过于奢华,不肯佩戴。后来同辈劝他,这是皇帝所赏赐,不戴恐怕不妥,他才勉强戴了一枝。他当西京留守时,每次外出,只带几个人。后来当了宫观使,有时乘车甚至不张车盖,自己举着扇子遮挡太阳。程颐劝告他:“你出去不带随从,百姓士子可能不认识你,会带来许多不便。”司马光却回答说:“我就是希望别人不认识我。”司马光“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此外不再多取。

为了教育儿子,让儿子认识到崇尚俭约的重要性,他特意用家书的形式,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文中认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嗤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对当时的许多奢侈现象提出了批评。司马光极力赞扬宋代先朝一些俭朴的官员,十分赞赏别人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至理名言。他认为:“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不为物质条件所左右),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反过来,“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他要求儿子切戒奢侈,务求俭约,认为追求奢华足以败家,应当戒除。

司马光还曾作书教育他的侄子,告诉侄辈不要倚恃父辈的权势。当时,司马光被朝廷任命为门下侍郎,他叮嘱侄子:“汝辈……倍须谦恭退让,不得恃赖我声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司。(指官府),侵凌小民,使为乡人所厌苦,则我之祸皆起于汝辈,亦不如人也。”

从以上事例,可见司马光苦心教育子侄们的殷殷之心。

(《宋史•司马光传》、《邵氏闻见前录》、《戒子通录》)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