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幸福人生讲座:至善至美-学习之美

童欣


【正见网2015年09月06日】

二、学习之美

提示:孔子,谁最好学;朝闻道,夕可死;知和道,学和习;以有涯随无涯;温故而知新;乐和悦;切磋琢磨;声、音、乐的不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乐以忘忧;美丽的水结晶;田园交响曲;自然的美好;太湖民谣;汉字的神奇。

大家今天来参加培训,就是学习,那么学习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随口就说的这个词,在古人那里还有什么样的美好深刻的内涵呢?《论语》里的话今天很多专家也说不清楚,其实关键就是学习,学和习他都分不清楚,他根本不知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很关键,就是学和习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甚至更高的道理。就说“学”字,说到好学,今天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朝起早,夜眠迟”的得有多少,都够“好学”的了吧?咱们看看聖人孔子怎么说好学的。

鲁哀公问孔子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不迁怒于人,不犯第二次错误,他最好学,可惜他死的早,除了他就再也没有了。大家都知道孔子3000弟子72贤人,那都是成就很高的,包括曾子是第2代传人。可是说到好学,72贤人就只一个颜回,可惜早死了,以后就没有了。你说曾子不好学吗?72贤人都很有成就的,许多人在治国上、外交上、语言上、文学上各方面成就都是很高的,可是聖人孔子就是没说他们好学,那他说的“好学”学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学不同境界做人的道理:义、仁、德、道,只有孔子和颜回是“志于道”的,就是学“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是孔子说的,就是说早上听到道了,晚上死都不怕了。那你想他听到的是什么?是普通的知识吗?“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论语》里面的话。再说“学”,不管今天的人每天学什么,可古人学的是做人之“道”,所以过去古代没有求知识的概念,他求的是道,求道、学道、修道。咱们现在中国人经常说:“你知道吗?”大家都说:“知道。”那“知”和“道”是什么关系啊?古代知道是两个词:知和道,知什么呀?知道,而今天的知道呢是一个意思,是知的意思,没有“道”了,今天“知道”是古代“知”的意思,“道”字的含义已经流失了、没有了。但大家每天都说:“你知道吗?”,“知道”那“道”是什么?韩愈说到老师要“传道、授业、解惑”,第一条就是“传道”,那是真正的道理,其实这是我们应该讲、应该学的真道理。

过去的古人是求道而不是求知识。庄子说了一句话,现在很多大陆学校都贴着的“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就是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没边,所以今天的老师就用这句话鼓励学子努力学习。但庄子后面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你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追求不完的,太危险了,舍本逐末,有害于自己的本性。我们大家学什么自己不能稀里糊涂的,要有一个把握。从孔子那来讲是一个层面上的,起码是学仁义等做人的道理,但生命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还有老子、佛菩萨等讲的道、法都是古人说的“道”,当然中国人讲天外有天,宇宙奥妙无穷,自然还有更高的大法正道。所以说我们学的应该是“道”而不是知识,“习”是做到,不是只为知道这个道理,而是为实践这个道理,这样对自己是美好的,对社会是有益的。

那现在我们把“习”当什么呢?尤其现在大陆中小学是题海战术。今天的孩子倒霉了,天天在练习,他还有句话叫复习、温习,说“温故而知新”。孔子是这样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就可以当老师。那假如是今天所说的温习、复习的话,就复习复习旧知识,他就能当老师吗?所以现在的东西是很表面的,让孩子做大量的篇子,把那道题做熟了,那叫练习而不是做到。一件事大家都听的多了,习以为常,以为很好,但你能不能做到,比如说应该“善待别人”,大家听都觉得很对,但能不能做到呀,遇到事情真能“善待别人”吗?就要实践、实习,“时习之”,习是做到,遇到那种情况的时候真正的做到“善待别人”。

“温故而知新”,看古代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今天的历史,它们是有规律的,它有一个道贯穿在里面。比如隋朝灭亡了,唐太宗看到隋朝灭亡,就提出了这样一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叫“温故而知新”,如果不想让一个朝代灭亡,那就多为老百姓着想,这就叫“温故而知新”,隋朝是故,唐朝是新,兴亡的道理却是一样的,他也是从道理上而不是从知识的角度在说,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今天我们在座的大家因为是学习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感受到了,真的是非常美好,将来你们做到那些道理的时候,一定会感受到更加的美好。今天现代的人很难体会到学与习的“悦”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们做个对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代是不是把“乐”和“悦”分开,按现在粗浅的理解可以认为它们两个词是一个意思,但乐更多体现的是外表;“悦”有个竖心,体现的是内心的一种喜悦。现在有的孩子進入一种状态,也会觉得考试好,有的孩子还会像抽烟似的上瘾,有报道说,有的孩子一到考试就兴奋,不考试反倒觉得没劲,虽然他觉得不好但他适应了。但是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内心的喜悦,今天很难达到。“悦”是内心的真正升华,在座的有一位老师写的心得中说的很实在,她“觉得自己越来越庸俗了”,那是你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自己了,我说真好,你在升华。

就像一个人的脸脏了,经常不洗你也不会觉得脏了,有个词叫洗心革面,我们的心像不像洗脸似的,现代人没有那样的概念了,但人们的心也一样,经常不洗就会积灰尘。和一般的老师、长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也会在不知不觉的跟着他们学,他们不纯净的你也学了,如果没有东西去清洗的话,就像不经常洗的脸似的,突然一照“镜子”一看:啊!我的“心”怎么这么脏。这时你的境界就升华了。像井底蛙、笼中鸟,当它跳到井上面、飞到笼子外面的时候,它才知道,天和过去自己看到的、想的是不一样的,怎么这么大啊!这时候他真的升华了,不是升华了一点点,而是像换了一个天地一样。

“有朋自远方来”,古代“朋”和“友”是有分别的,“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也是志于求道的,都是向善的,都是积极乐观的,这些人在一起,多快乐啊,人越多越快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知道、不了解、甚至误会自己,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君子应该做到的吗?

我们倒着再说一遍,遇到什么事都不生气是一个境界,有认同自己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学习、做事,这是非常快乐的,这不是比不生气的境界高多了吗?总是高兴、快乐。但更高的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真道、力行真道、做到同化真道时那种内在的、内心的喜悦,那可是太美好了,这可是别人替不了的,同时也是任何人也夺不去的,真正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可不是一般的舒服、快乐,那份美好难以言传。聖人孔子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所以《论语》一开篇,他就和大家在分享这份美好,但有几个人能明白他的心意呢?

今天给大家讲至善至美,刚才说了古人真正学习的美好,大家听明白了,这是内心才能够感受到的美好,我们再讲个孔子和子贡师生的故事,非常有意思,但你要自己看可能看不太明白。《论语-学而第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对老师孔子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我在贫穷或地位低的时候,不向地位高的人谄媚;我富有了、地位高了,也不会看不起别人。何如?他问孔子:老师您看我做的怎么样?他自己觉得这种心态、这种做法非常好,大家看“何如?”其实他心里在说:我做得多好!老师您夸我两句吧。实际是这个意思,这里有弦外之音,夸我两句。我们的孩子有时就是这样,不是问你问题,而是让老师认同他,你夸他两句,他就觉得你重视他,觉得心里挺踏实,怕老师忽视他,所以作为老师,要知道听话听音儿,懂得理解别人真正的意思。

大家看孔子就回答的特别好,他说“可也”、“未若”,可以这样,但是“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说你这样可以,你做得挺好的;但是,不如贫穷的时候安贫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富有、地位高的时候,我尊重别人,好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的差别是什么呢?“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我不坏,谄媚、骄慢是坏的,我不这样。孔子说“可也”、“未若”,先是认可别人,你想不坏,当然可以;但是,还有更好的,你看这样做是不是更好。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贡很聪明,他没说老师你说的真对呀,他说了一句诗经里的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和磋,比如以前的象牙、玉石雕刻,“切”是把它分成大块的,“磋”是往细里做,切磋完了还是没完成,还要琢,就是雕琢,当一件东西雕琢完成了,最后还要打磨,这样就会更精细、精美,这四个字就是一个制作美器的过程。

《诗经》非常好,这里面有非常多的道理,为什么《诗经》叫经呢?他能正人心,今天的诗很多起不到这个作用,子贡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其斯之谓与”,他跟刚才的境界不一样了。雕刻有一个过程,那为人是不是也有不同的境界,做人也要有一个不同境界的修养、提升过程。我们内心的完美,也可以很粗糙或是很精细,甚至是更完美,做人是一种境界,人生就是不断提升的过程。他发现老师在回答他问题的时候,老师在说不同的境界,而不是就事论事的讲一件事怎么做。那是古人的思维,叫举一反三,你不会举一反三就不教你。

比如我给大家讲了应聘没选上应该怎么对待,那么丢工作了怎么做是不是一样,失恋了怎么做是不是也一样,还用特别给你单独讲吗?恋就是你喜欢、你爱的东西,其它很多东西不都是这样,你失去它了,当发生这样事的时候,你是不是有很多想法,我今天讲的就是在告诉你到那个时侯,你如何正确对待,你能听明白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就都会处理了,其实我说的雕琢比古人说的还要精细、美好。

子贡明白了老师的话,所以很欣喜:“其斯之谓与?”他嘴里问:老师,是不是这个意思?实际他心里明白了,就是这个意思。他说不说都一样了,老师跟学生的心灵就沟通了,心领神会。外国人就很难搞懂中国人的思维,外国人比较简单,有个外国小孩,他说:“我不喜欢你啦!”他就真生气了。外国人比较直,中国人表达比较婉转,一个姑娘也说:“我不喜欢你啦!”不一定就是生气,可能是欢喜、是高兴呢。外国人思维比较简单,中国人比较复杂。

音乐,大家听说过这个词吧,听音乐、上音乐课,但“音乐”是什么意思呢?在中国古代,音和乐是两个分开的词,还有另一个区别的词叫声。声是一个层次,所有的声音都是声,它是一个物质性的东西。音是特殊的、有规律的一部分声才能叫音,余音袅袅,绕梁三日,好听的叫天籁之音,让人沉溺、颓废的叫靡靡之音、亡国之音,话里有话叫弦外之音。最高层次的是乐,乐是特殊的音,是能使人精神上真正喜悦,使人在愉悦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得到心灵的净化,起这样作用的音才能叫乐,所以才有礼乐治国。声音就能治国了吗?不能!古人讲:德音之谓乐,是内在承载了美好道德因素的这个音乐才叫乐,阳春白雪,高山流水就是这样的作品,是能超越时间、空间的真正美好的东西。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说,我现在可以跟你说诗了,是能够对他讲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而不是只讲文字的表面意思。称得上经的文字,它是内在的可以起到一个端正人心的作用,《关雎》叫“后妃之德”,是很正的东西,孔子整理的《诗经》305篇,概括的说是:思无邪!思想纯正,净化心灵,所以叫经,只是今天没有几个人能弄明白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子贡都听不懂、不配听,希望大家都能超越这样的境界,你就能听懂了,那是真美!至善才能至美,至善了就能知道并且达到至美啊!

他们师生在说做人的状态。“其斯之谓与”同“何如”就不一样了,心落实了、没有了显示、小气、傲慢而是充满了喜悦、自信和感恩。孔子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夸奖他这个学生,很喜悦、很欣慰而又充满慈爱和鼓励。现在人少有深入人心的心灵沟通,只能是“真好、真棒”这样很表面的语言表达。这里的孔子与子贡师徒对话,都带有“悦”的美好感情,这真是教的美好、学的美好,多幸福啊!希望大家能听懂我讲的,我也很幸福,希望各位老师将来都能达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乐以忘忧”的美好境界,那可真是你们学生的福气,我先替孩子和家长们谢谢大家啦!

教育的“育”古代是什么意思呢?“养子使作善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就是要学习善良,做到善良;教孩子学习善良,做到善良。大家做人做事一定都要求正,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本着善意,就要为别人考虑,不考虑其它的,就是说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做事的时候,千万别患得患失的:这样对不对,那样合适不合适,思来想去。你就心里多考虑别人,做好事又不需别人看到、别人评价好坏。真正的好人,做事发自善良的本性,就不讲为什么,只要善良就是对的,不需要证明。善是我们的本性,不需要证明为什么这样对,但现在的科学也从多方面证明了善是对的、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要想幸福你就得善良,日本有一位山本胜博士,用高速显微摄影拍水微观的形象,得出“善的讯息可以产生美丽的水结晶”的结论。它告诉你一个事实,我们如果有一颗善良的心灵,一定可以创造出最美好的幸福人生。同样的水,当对他发出善的信息,它可以产生美丽的六角形的水结晶,非常漂亮,像美丽的冰花一样。读就是写一个纸条贴在装水的试管瓶上,当读到恶的信息的水会变成丑陋歪扭、破碎散乱非常难看让人恶心的形象。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说善意的美好的话。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得多好,希望大家多听到暖人的话,多说良言。

水还会听,当水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的时候,可以产生美丽的水结晶,说明美好的音乐可以让水感到生命的愉悦。水还能感知,日本各地的人曾在同一时间对东京办公桌的一杯水发出“水变干净!谢谢”等爱的信息,水结晶展现出令人震惊的美丽形象。南极水、山泉等大自然的水都可以形成美丽的水结晶,而全世界所有大城市的自来水都无法形成结晶,我们今天就在喝着这样的水,大家想想美不美、可不可怕?在前几年报纸报道了一首太湖民谣,说到了太湖严重污染的过程:“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像大家小时候,村子前面还有小溪小河,到长大了有些就看不到了。五十年代的水可以直接吃;到六十年代可以灌溉庄稼;七十年代水质就变得差多了;八十年代鱼虾绝代,说这水污染的有多厉害吧;九十年代身心受害,水都有臭味、放毒了,大家想想这几十年的太湖变化多大啊!

天人相应,其实太湖民谣也体现着人心的变化,水污染是恶果,人心的恶化是根本原因。大家知道西安,过去唐朝叫八水长安,周围有八条河,包括泾渭分明的泾、渭二水,就是说长安非常美好。后来强修三门峡水库就把渭河入黄河的水位抬高了,过去八百里秦川真是渔民之乡,称为小江南,从此那种美景就彻底没有了,而变为连年水患,这都是人为的,“战天斗地”、“大跃進”、“三面红旗”,是人的狂妄、愚蠢、贪婪造成的,到今天环境污染问题更严重了,造纸、纺织等化工污染,地球母亲不堪重负,已经很难自己净化了。

最为神奇的就是水结晶从冰化做水的中间过程,是冰即将融化但还未达到水的状态的形象,完全是一个汉字的水字,这使日本博士对中国的象形文字、对古代中国人对微观的洞察力崇敬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大家一定要尊敬我们中华民族的聖祖先贤,他们是敬天礼神,大仁大善,因而大智大慧,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他们。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